在献县张村乡河堤村,90岁的张玉茹老人的生活令人羡慕不已——耄耋之年身体健康,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和谐美满,几个儿女体贴入微……
虽说九旬高龄,可张玉茹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性格开朗,还十分健谈。她是南张村人,读过私塾。
1947年,张玉茹嫁到了河堤村,生了两儿两女。
那些年,生活虽苦,但张玉茹善良淳朴、勤劳能干,上侍奉老人,下拉扯孩子,一家人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说起侍奉母亲,大儿子一家最有发言权。大儿子李庆珍71岁,退休后一直把照顾母亲当作最幸福的日常。
“从饮食起居到喜乐爱好,母亲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我都明察秋毫。血压每天早上测一回,常吃的药,哪个是饭前、哪个是饭后的都叮嘱好,已经形成了习惯。我觉得,尽孝就在当下。”这是李庆珍的信条。
老人爱喝小米粥,大儿媳就天天变着花样地熬小米粥,有时加红枣、绿豆,有时加红薯、山药,每天早上还给老人梳头、按摩。
2019年冬的一天,早上起床时,张玉茹突感头晕目眩,儿子儿媳背着她就往村里的诊所跑。一听说要去县里的医院做检查,几个儿女都从家里赶了来。经过细致检查,张玉茹只是身体有些虚弱,需要在医院输液治疗。其间,4个儿女轮着往医院跑。
其实,他们的日子都有难处,可一见到老母亲都乐呵呵的。孩子们说,这是遗传了母亲的坚毅性格。
在他们眼中,日子再难,母亲都从没说过苦。
张玉茹的乐观豁达深深影响了孩子们。
父亲去世早,李庆珍作为长子,是家里的顶梁柱。早些年,他在离家较近的权寺中学教书,由于沉稳老练,被领导相中,打算调他到张村中学任职副校长。可没想到,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却放弃了这次提拔的机会。
“百善孝为先,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如今的我。”李庆珍感慨道。
受母亲影响,李庆珍天生一副热心肠。村里一有红白事,他就跟着忙活料理。有一次,村里一位老人去世了,他放下待收的玉米过去张罗,一忙就是两三天。因此,在村里威望颇高。
李家人朴实无华,乐观豁达,家风,就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传承,影响着儿孙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