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5日
第06版:06

初冬印象

张 莹

据说,今冬是拉尼娜年,所以,秋天慌里慌张地就走了。走得那么匆忙,以至于,准备好的秋装,还没来得及与秋共舞,就羞答答回了闺房。冬天,到底是不好意思起来,秋的瓜果芬芳,秋的红叶黄蕊,都在她的裙间款款散淡开来。

早起,去乡里处理前几天未完的工作,因为是周日且任务不重,紧绷的弦有了一丝柔软。气温虽低,倒也坦然。

路两边的庄稼,大多都已经收割,有剩余的枝干,直立着,像等待儿女归家的父母,又似莫奈笔下的干草堆,硬朗壮丽,散发着大自然的光辉。当然,也有平整好的,等待新一轮生命的开始。

驾车的宋先生,是个温和的男子。他说,前几天,刚刚回老家剥玉米了,好像小时候,不需要多少东西,但很快乐。

这话真是素然,有应和初冬之感,似江南丝绸般,滑润、细腻、稳妥。

抬头的刹那,弯弯的运河水,在前方波光粼粼起来。此刻,八九点钟的太阳,分外清透,分外明亮,它就在这动感里温暖起来,好似春了,外表安详,内心狂热。家乡的运河,不声不响,伴着一草一木,孕育了这份素然,是一片地,一个人,纯色质地。

大片的芦苇,宛若佳人,在水一方。芦花恣意开着,在清冷的晨光里,闪着柔和的光泽。她们并不招摇,经历了夏日酷暑光阴的沉淀,恍若一块棉或者麻,只余温暖。这,亦是它们的质地,和这里的土地,和这里的运河,和这里的人,水乳交融。

是的,好的质地,永远在时光之外,又在水土之中,慢慢地打磨成包浆,闪着素色的动人光芒。

许是车的疾驰,惊到隐藏的野鸭,它们扑棱棱,从水面一跃而起,上下起伏,列队成行,点起水花朵朵,踏浪而去,眨眼,躲入苇丛皆不见。

这小精灵,倒是知道这里的天蓝,水润,人安详,便是无拘无束可劲撒欢了。它们的轻灵,亦是扰了河边钓鱼人。一动不动的钓鱼人,并不懊恼,莞尔一笑,定定神,稳稳竿,在阳光里继续着。有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无意间,一幅运河岸边水墨画铺展开来。

来到工地,村里几个孩子正在草坪边玩耍,见我们来了,怯怯地退到一边。我对着她们笑,她们也笑,小小的脸,映出了几许的红。

宋先生取来工具,仔细调整着室内的摆设,我们几个人也各自忙碌着。偶尔,有路过的人,招呼一声:加班呢!

唉,是呢……

静静乡村,一应一和,踏实和谐。

宋先生在乡里工作了20多年,从赤子青年到笃定中年,将所有的美好都交付了这片土地,筋骨之间,都始终连着那个叫情怀的美物。

临近中午,冷气早已褪去,孩子们欢声笑语,环绕期间。将要离开时,宋先生忽然弯腰,将路边不知被谁踩歪的基石,一块块扶正,按实。

阳光打在孩子们身上,也打在宋先生身上,耀眼却不刺眼的光芒,给他们镶了一道金边,倏地,一身晴朗荡漾开来,独一无二。

工作结束,驾车返回,透过车窗,忽见那几个孩子,正在捡起散落在草坪上的零星碎纸袋,紧紧捏在手里,说笑着向远处走去。远处,是新设立的垃圾收集箱。

是丰子恺的画吧,嗯,是的,寥寥几笔,简洁朴实,清澈的美妙,生命的快乐,和谐的安静。怔怔沉浸其中,人也散淡,情也随意。

返程时候,平原大地空旷一览无余,正午的芦花一改清晨的柔和,在乳白里发出灿烂的色彩。记得小时候,常常折来一枝芦苇,在小路上狂奔,看芦花飘飞的样子,对它是愈发地喜爱,渐渐长大的日子,也常常念起。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如此刻,心间澄澈,芦花,自有她乡野里纯真的质地。

所以,如果要许一场有颜色的冬,就是芦花的颜色吧。即便日子不能日日缤纷,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个冬日,让心情保持灿烂。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念念不忘,耀眼如花;念念不忘,温暖如春。

2021-11-05 张 莹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0164.html 1 初冬印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