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8日
第06版:06

小创客与人工智能 “亲密接触”

本报记者 赵玉洁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在沧州市,一些中小学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特色活动,为学生搭建起与前沿科技亲密接触的平台。

今年,沧州市多所学校被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评为“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单位”。记者走进校园,看“小创客”如何将创意化为现实,感受人工智能教育带来的变化。

市石化小学:

编程造物乐无穷

一堆散乱的零件,经过孩子们的巧手搭建和编程创意,摇身一变成了各种新颖实用的小物件。每周五下午,沧州市石化小学人工智能社团的成员们都会相聚在信息教室,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体验并享受编程造物的快乐。

2019年9月,市石化小学开设起Python编程和慧编程两门选修课,为孩子们打开了了解人工智能的一扇窗。学校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开拓教育途径,2020年秋季开学后,参与选修课的学生将软件编程知识与硬件“光环板”相结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创意作品。学生陈一诺设计出了一款自习课监督器。在上自习课时,只要班级里出现嘈杂声,监督器就会不停闪烁,随之响起班主任的语音提示:“同学们,自习课请保持安静。”

像这样别具匠心的创意作品,在石化小学屡见不鲜。

2020年10月,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百城千校公益行 人工智能训练营”公益活动。孩子们利用发放的编程造物盒,制作出了五彩音乐魔方、音乐魔法盒、课程提醒器等一系列妙趣横生的物品,极大地激发了科技创新的兴趣。

今年,人工智能社团的成员们又迎来了一个新伙伴“程小奔”。它将乐高积木与画笔巧妙融合在一起,成员们通过搭建和编程,就能够用它绘制出丰富多彩的画作,实现了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的创意融合。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课程规划中,市石化小学还将陆续引进乐高机器人、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人工智能教育器材,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水平。

市上海路小学:

以展促学“秀”创意

专属“创客教室”,机器人套件、神经元人工智能初级套装、FLL挑战赛场地等专业器材,还有专职的科技辅导老师,这些都是沧州市上海路小学为喜爱人工智能的学子准备的。

自2019年一建校,上海路小学就创立了人工智能兴趣班。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加入,在这里学习搭建和编程知识。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人工智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今年6月,学校举办了一场创客作品展。低年级的学生搭建出了天桥、小推车、飞机、风车、跷跷板等创意作品。胡成俊和杨新豪两位同学通过现场演示和解说,介绍了风车模型的三角形刚性结构和齿轮传动原理。中年级的孩子们通过搭建及简单的编程,设计出了采蜂蜜的小蜜蜂、圣诞老人的雪橇、直升机等作品。在柴维新和张贺涵的展示中,程序一运行,他们手中的“小蜜蜂”就“嗡嗡”叫着飞向“花朵”开始“采蜜”,令观展的孩子们大呼神奇。高年级学子制作的仰卧起坐机器人、自动投球器、智能旋转木马更是创意满满。陈伟洋和张克凡为旋转木马装上了触碰传感器,当有人靠近旋转木马时,旋转木马就会自动停止,从而有效避免儿童受伤。

下一步,上海路小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同时积极筹备和开展人工智能科技作品展,利用学校所有的人工智能器材,搭建出不同种类的创新作品,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科技盛宴。

市第二中学:

国际赛场崭露锋芒

作为“河北省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科普基地”和“人工智能教育分会理事单位”,近年来,沧州市第二中学把人工智能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搭建广阔平台。

2018年6月,学校建立跨学科综合创新实验室,并配备专业辅导教师。同年7月,首届智能科技夏令营在学校开营,30名学子体验了电路设计、3D打印、航模组装和飞行等项目。此后,学校又利用寒暑假多次举办智能科技夏令营,并将人工智能教育常态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了解和学习有关知识。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自动浇花器、智能鞋柜、智能婴儿床、铲雪工程车、水陆两栖垃圾清理车等创新作品不断涌现,学子们的创新热情高涨。

学校先后承办了第二届沧州市中小学教育机器人暨创客竞赛和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不断提高创新实验室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机器人社团的成员们从零基础开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不耽误正常上课,成员们放弃午休,只为多练上一两个小时。在两支队伍交替训练的等待时间,孩子们就在实验室里抓紧完成作业。为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指导老师文墨白天数次往返于实验室和教学楼之间,只为提前给设备充满电。晚上,他又陪在孩子们身边悉心指导,共同解决棘手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二中学子先后在2018年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大赛、第三届“童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上获奖,并出战RobCom国际公开赛和世界机器人大赛,在国际赛场上崭露锋芒。

2021-11-08 本报记者 赵玉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0250.html 1 小创客与人工智能 “亲密接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