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9日
第07版:07

缓解脑疲劳 医生来支招

□ 本报记者 尹 超

反应迟缓、健忘、头晕、头疼、失眠、神经衰弱……生活中,不少人将大脑的“弦”绷得太紧,导致脑疲劳即疲劳综合征。近些年,医院门诊咨询脑疲劳相关问题的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一科主任王传尊介绍,脑疲劳实际上是疲劳综合征,高发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清晰、反应力或者判断力迟缓、健忘、烦躁焦虑,头晕、头疼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近几年门诊中经常看到这类患者,以年轻人居多。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脑疲劳已渐渐蔓延到下一代身上。“一些青春期儿童、小学生发病在门诊中也比较常见。”王传尊说。

很多人在大脑疲倦初起之时,喜欢采用一些使大脑兴奋的措施来刺激自己,以便能够继续工作或学习,如大量地抽烟、喝浓茶、饮烈酒等。时间久了,疲惫却越来越“难缠”。

“脑疲劳的产生,可来自身、心这两个方面,与生活不规律、工作负荷过高或渐进性疲劳积累等密切关联。”王传尊说。

睡眠不足会使脑细胞的神经网络交流变得缓慢,进而影响思考、反应等感知能力,加速大脑疲劳,越熬夜大脑越容易疲劳;压力是当代人日常生活难以摆脱的一部分,学生为成绩和升学而紧张焦虑,职场人在工作强度、业绩要求和未来前景下倍感压力,再加上家庭生活负担,长期重压不仅会给代谢、免疫和心血管系统带来损伤,还会导致大脑功能衰退;过度思考耗神,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拼体力,更要拼脑力。过度思考,要消耗更多葡萄糖,导致大脑中的能量减少,从而出现疲劳。“这些情况门诊很常见,严重的患者需药物和仪器配合治疗。”王传尊说。

脑疲劳恢复起来并不容易。王传尊建议,从健身锻炼、科学睡眠、健康饮食等多方面找回“元气”。

运动解压。在无法马上改变压力环境的情况下,运动是最好的解压方式。每周进行3次、每次至少20分钟有氧运动,持续一个月能显著改善焦虑症状,提高大脑运作效能。需要提醒的是,运动需量力而行,长时间或剧烈运动会导致躯体和肌肉疲乏,加快大脑的疲劳速度。

补充营养。不得已需要进行大量工作时,可以多吃一些三文鱼、绿叶蔬菜、牛油果等食物,对大脑恢复能力有帮助。此外,苦味食物与人的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可适当用咖啡、茶叶、巧克力醒脑,但要想真正消除大脑疲劳不能依赖这些。

保证睡眠。很多人晚上入睡前有刷手机的习惯,就算很困,也要强撑着玩一会儿,有时会导致越玩越精神,不知不觉就开始熬夜,影响睡眠质量。建议睡觉前尽量不去看手机,保证每天7至8小时的睡眠,中午抽空睡15分钟,没有午睡习惯的人可以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压力不带回家。很多人下班后仍处于情绪紧绷状态,就算回到家也在担忧工作上的事,大脑缺少休息的时间。下班后,应让自己“潜意识”下班,比如做一些喜欢的事,听听音乐、与家人聊聊天等,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慢慢减轻工作压力。

做个按摩。一旦发现脑疲劳,应立即放松身心。可以闭眼静心,用鼻轻轻地吸一口气,再用口慢慢地呼出,反复吐纳36次。也可以用双手五指轻轻地拍打头部,拍打力量一定要小,最好以无声为度,3分钟左右即可。

2021-11-09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0348.html 1 缓解脑疲劳 医生来支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