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近日报道了安徽合肥的“惠民菜篮子工程”。活动期间,合肥189家门店按照“蔬菜类下浮15%以上、其他类品种下浮5%以上”等相关规定,每天推出20个规定品种“惠民菜”。同时,以低于每公斤2元的价格,每天推出不少于5个品种的蔬菜向市场供应。网友们纷纷为这一稳物价、保民生的举措点赞,希望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各个领域广泛推行,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福利。
买菜是生活小事,也是民生大事。菜市场上的民生冷暖,关系着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质量。近来,受到自然灾害、季节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蔬菜价格普遍偏高,甚至出现少数蔬菜“菜比肉贵”的现象,这让广大消费者直呼“吃不起”,却又不得不买。要解决消费者面临的问题,显然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要求稳定价格。“惠民菜”的推出,是运用政策之手合理有效控制菜价,让老百姓买得起菜的典型做法。
“惠民菜”的作用,不只是降低特价菜的价格。当消费者在各个门店都能买到特价蔬菜时,菜商便很有可能对各类蔬菜的整体价格进行调整,因为如果非特价菜和特价菜的价格相差悬殊,势必会导致非特价菜售卖困难。不可否认,菜价的上涨的确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供应商存在借机涨价的行为。对于这样的现象,“惠民菜”的引入,一方面避免了强制行政干预市场造成的逆反情绪,另一方面稳定了当地市场农副产品的价格,是智慧执法的体现,值得推广借鉴。
“惠民菜”工程的实施,同样适用于“惠民药”等领域。希望更多贴心、实用的政策,能够渗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解决老百姓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有关部门不妨加强监管,保证“惠民菜”“惠民药”等产品降价不降质,让暖心举措切实达到暖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