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3日
第02版:02

新消费模式涌现、消费者互动迭代、监管政策加码……

新电商格局下“双11”的“变”与“不变”

不知不觉间,我们迎来了第13个“双11”。从最初的“光棍节”,到“属于所有人的消费狂欢”,“双11”不再是单一电商平台的人造节,而是已经成为广义社会消费的直接镜像。

伴随新消费模式的涌现、消费者互动的迭代以及监管政策持续加码,在供应链、疫情、消费趋势等多因素变化叠加下,今年的“双11”,或许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新的定义。但不变的是,“双11”依旧是反映消费景气度的重要窗口,依旧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被“拉长”的“双11”,会带动更多消费吗?

“买它,买它,买它……”在一片叫卖声中,今年“双11”来得比往年要早,一个购物节恨不得“掰”成两次过。

今年天猫“双11”大促沿用了2020年的安排,一样是提前开启,一样切分为两个销售时间段,不一样的是预售时间提前,“战线”被拉长至21天。京东“双11”预售则是从10月20日晚8点开始,销售从10月31日晚8点至11月11日。

从各平台反馈数据看:京东4小时卖出1.9亿件商品,天猫前1小时就有2600个品牌成交额超去年全天。

“过去‘双11’数据只有一天,现在延长到近一个月,这样的数据反映出,消费者在‘双11’的参与度比较高。”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副院长王晓庆认为,理论上,大促战线越长,商家获得的营业额就越高。同时,拉长促销时间,有助于商家平抑备货、缓解客服峰值与物流压力。加上疫情影响,电商购物更加日常化,长时间的促销活动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他表示,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把很多人的潜在消费欲望激发出来,商家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也在每年的大促中得到了磨炼与提升。一些品牌把“双11”看作是引领新消费趋势的“灯塔”,以此去探索藏在消费增量中的机会密码。

直播日常化的“双11”,低价还有吸引力吗?

“通常直播间的优惠力度会比平台大,我平时在直播间买到的商品已经挺优惠的了,没必要在‘双11’凑热闹。”对于一些经常看直播的消费者,他们要比价之后,再考虑要不要在今年“双11”下单。

也有不少消费者依然有着通过图文而非视频等方式了解“双11”商品信息的习惯,毕竟图文商品信息随时可以查看,比定时直播更符合“上班族”的消费节奏。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意力更聚焦于直播,直播带货模式也成为‘双11’各家店铺的标配。”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冷泠说,相比于传统的促销商品页,视频模式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率输出商品信息,让消费者更快获取。一些头部主播凭借多年知识积淀,能够更准确把握产品价值并通过声情并茂的介绍传递给消费者,在情景互动中推动消费者快速下单。

记者调查发现,能上头部主播直播间的商家,还是少数大品牌、大商家,对于中小商家来说,传统促销方式还是主流。多数中小品牌对直播渠道认可度较高,认为这种新兴渠道是目前销售增量的主要来源,但他们也表示,要想真正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还是得把产品、服务做好。

“双碳”目标下的“双11”,什么是消费的正确打开方式?

“退了货感觉省了钱,再买又有了新动力。”今年“双11”到来前,通过关注网络直播,南京市民李女士已经下单十几次,购买了衣服、鞋子、厨房用具等商品。但李女士收货后发现,部分商品与想象中有差距,选择了退货,重新下单购买新款式或者换新的品牌和商家。

负责李女士小区送货的顺丰速递快递员小陶说,基本上每天都有退换货的商品,而且“双11”预售活动以来退货商品明显增多。“对于退货的商品我们都建议用户自行包装,利用旧包装以减少浪费。”

据江苏省邮政管理局统计,今年11月1日至3日,该省主要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邮件2.32亿件,同比增长20.3%。其中:揽收1.46亿件,同比增长18.6%。投递0.86亿件,同比增长21.8%。“虽然没有专门统计退货产生的快递量,但是退货的邮件量明显上升,由此带来包装需求较大。”江苏省邮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彭泗清说,健康的、高质量的消费升级,不仅要全社会树立科学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消费观,还需要在社会、政策、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层面多管齐下,共同打造面向健康美好生活的新消费环境。尤其是电商平台,需要以科技向善为宗旨,倡导、建设健康的新数字文明,帮助消费者避免在数字化生活中迷失。据《新华每日电讯》

2021-11-13 新消费模式涌现、消费者互动迭代、监管政策加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0765.html 1 新电商格局下“双11”的“变”与“不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