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 程 本报通讯员 高 箐
“25袋空瓶子,一共3000多个,今天简直是大丰收。”在废品站换到钱,刘贺和朋友们开心地笑了。这群“破烂王”与众不同,他们衣着整洁、彬彬有礼,他们是沧州交通学院志愿者,卖废品换来的钱用来帮助老人。
刘贺在上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他们了解到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王庄子村村民王春海的老伴儿不慎摔坏了腿,女儿远嫁不能长期陪伴在左右,照顾老伴儿的重任都落在了84岁的王春海身上。刘贺便决定跟其他志愿者一起去探望老人。
“我们想为爷爷奶奶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刘贺说,“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爱喝矿泉水、饮料,空瓶子随处可见,如果能把它们更好地利用起来,既美化环境又变废为宝,那再好不过了。”于是,志愿者们下课就会带着塑料袋去操场、教室捡拾空瓶子。哪怕天气一天天变凉,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去捡。每天晚上,他们都会来到离学校最近的废品收购站,把空瓶子卖掉。
“‘双十一’期间,很多同学网购,我们还收集了很多纸箱子一起卖,最多一天卖过400元。”看着爱心基金一点点多了起来,刘贺说:“没有什么是比这更开心的事儿了。”
久而久之,刘贺他们也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校园“破烂王”。“虽然被叫‘破烂王’,但我们觉得脸上有光,这个名字在我们学校代表着一份荣耀。”刘贺说,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同学也都加入了捡瓶子队伍中,小瓶子换取的爱心款也变得越来越多。
上个周日,志愿者们拎着米面油,又来到了王春海家中。而此刻,王春海早已在门口翘首盼望,远远地看见一群“红马甲”,便急忙热情地挥手。王春海平淡的生活,因为这群“红马甲”的到来而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看到爷爷奶奶的日子变了样,我们很高兴。”刘贺说,“我们把用空瓶子换来的一笔笔爱心款用于帮助老人,感到很欣慰。”
每次“红马甲”到来,都会让王春海家变得热闹非凡,王春海老两口也十分享受这份幸福。“通过捡拾空瓶子换成爱心款,不仅能给爷爷奶奶买好吃的,还能保护校园环境,我觉得这笔钱更加沉甸甸的,这项志愿活动也更加有意义。”一位新加入的志愿者说。
志愿者们不仅给老人送去了慰问品,也为老人送去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刘贺说:“今后,我们还会坚持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校园‘破烂王’通过一个个小瓶子置换出更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