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第06版:06

“陪娘就是报娘恩”

病床前,涌动着感人的一幕:孩子们为老人擦屎接尿,不仅没有丝毫厌烦,还总是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他们说——

本报记者 杨金丽

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一间病房里,83岁的患者藏宪珍病床前,一直儿孙围绕、亲情涌动。

老人大小便失禁,无论是儿子、女儿、儿媳,还是孙子、孙女、外孙,都无一例外地上前擦屎换尿布。老人没有知觉,输液的时候,手经常不由自主地乱动,儿孙们就守在床头,一直抚着老人的手,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平时,藏宪珍床头也总是笑声阵阵。儿孙们经常问:“您是谁?我是谁?他是谁?”老人答对了,大家就点赞;老人答错了,他们就和老人开玩笑。即使在病房中,这温情的一幕,仍能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报娘恩。娘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爹39岁去世,娘拉扯我们兄妹五个长大成人,还帮助我们照顾下一代……我们总是觉得,和娘对我们的付出相比,我们对娘做得太少太少了……”大女儿郑继香说。

藏宪珍是沧县崔尔庄人。这次患病后,不仅大小便失禁,对很多人、事、物,也都失忆了。孩子们问她的很多问题,她都答不上来,每当这时,她总是呵呵地笑,笑得那样慈祥善良。

但谁又知道,她经历了多少磨难。44年前的一天,丈夫的忽然离世,如晴天霹雳一般,给藏宪珍及全家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那时,藏宪珍39岁,大儿子18岁,小儿子刚8岁。

“父亲去世不久,农村就包产到户了。我们家人多劳力少,每天,娘起早做好饭,让我们吃饱后,无论大小都跟她下地,太阳落山才能回家。我们累了一天,回到家往炕上一躺,娘还要在灶台间忙碌一家的饭……小时候不懂事,在田里干活儿经常偷懒,娘也不说我们,现在才懂娘的不易。”二女儿说。

在儿女们的记忆中,白天,母亲要在田地里劳作;夜晚,还要给孩子们赶做四季的衣服。五个孩子,缝缝补补,拆旧换新,全靠母亲的一双手。万般艰难,千般辛酸,藏宪珍勤劳善良、微笑面对一切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平凡琐事,一样可以彰显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藏宪珍勇于担当的点点滴滴,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长大成人后,他们互相帮衬,彼此成就,都有了各自的一番事业。

藏宪珍共有三子两女。大儿子郑继亮到北京闯出一番天地后,不仅自己致富,还帮着弟弟妹妹们发展事业。如今,藏宪珍四代同堂,儿孙环绕,每次相聚,都热热闹闹。即便在病床前,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个普通农家的朴实家风。

2021-11-30 病床前,涌动着感人的一幕:孩子们为老人擦屎接尿,不仅没有丝毫厌烦,还总是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他们说——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2278.html 1 “陪娘就是报娘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