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故宫博物院发布公告称,在原有“6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以及每周二统一预约的中小学生免费”的基础上,试行所有开放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消息一出,即引发广泛关注。
藏品之富与建筑之美,堪称国内博物馆标杆的故宫,不仅在博物馆界的地位非同一般,近年来在互联网也是占据头部地位的“大网红”。
尽管此举或导致门票收入减少,并带来相应的管理难题,但作为国家和城市的一种标签,故宫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无疑开了个好头。
近年来,随着文化消费趋势上扬,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巨大的文化需求正在井喷式释放,这种文化自觉,开始代际传递,文化自信也深植于下一代的心中。
在这个大背景下,故宫降低门槛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可谓开了个好头。
这小小举动的背后,是公共价值的全新体现。
也是在上个月底,一个“透明”的网店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90后”特殊教育教师、手语名为“透明”的女孩,开了一家网店,里面只有8款商品,商品配图大都是一些简单的手语手势。开业4年来,店铺一个月可能会有几个订单,有时可能一单也没有。
原来,她的店铺主要是为听障人群以及一些与听障人士有交流需求的人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是一种需求较少的冷门商品。与“透明”类似的还有“80后”网店店主许超,他每年大约会为顾客定制近4000个硅胶手、脚、耳朵等,使得残缺人群得以“健全”。而国际知名设计师于晓丹,从时装设计转向乳腺术后专业文胸设计,帮助特定人群回归女性之美、重树自信。
很庆幸,在电商和直播借助爆款轻松赚得盆满钵满的当下,仍然有人愿意放弃快速实现财富积累的机会,做着赚钱很少甚至不赚钱的冷门生意。
这背后,是一颗颗滚烫的心。他们的产品可能永远不会成为爆款,但他们的服务,却有着更为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都有着各自的价值属性。不追逐眼前利益,未必是看中的更长远利益,而是自己在这个社会角色中怎样更好地提供服务。
大到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小到不为外人所知的“透明”网店店主,其价值的归属终究是公益、社会。
而这一点一滴,都将是这个社会温暖的组成、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