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当妈妈,曹湘莉拿到的是一套“超纲”考题:一对龙凤胎出生便被诊断为脑瘫、一级智力残疾。之后,自闭、白内障、癫痫又接踵而至。
“现实无法逃避。”她选择努力工作。对她而言,工作并非逃离现实的避难所,更像是朝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47岁的曹湘莉惊喜地发现,女儿豆豆竟然能独立吃饭了。
过去的19年里,她曾无数次期待这一幕的到来,幻想着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日子。而如今,当这一幕真真切切地出现在面前,她并没有激动得如想象中那样手足无措,而是多了一份轻松和坦然。
19年前,中国石化沧州炼化公司质检中心(现质量计量中心)化验员曹湘莉,成为了一名母亲。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一道晴天霹雳就落到了她头上:一对龙凤胎出生便被诊断为脑瘫、一级智力残疾。之后,自闭、白内障、癫痫等疾病又接踵而至……
“超纲”考题
19岁的豆豆,可爱又无邪。她衣着整洁,白皙的脸上,笑容如水般纯净。
豆豆喜欢坐车兜风,曹湘莉不忙的时候,就会陪她到外面转转,为她拍短视频。
通常,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对母女,更不会发现她们的秘密。但秘密也有隐藏不住的时候——只要看到红色的车,豆豆就想凑过去,因为他们家的车也是这个颜色。在豆豆的认知里,红色的车就是她家的……
第一次当妈妈,曹湘莉拿到的便是一套“超纲”考题。
孩子们出生一个多月,就出现了高烧不退、发育迟缓的症状,儿子更是患上了白内障。为了给孩子们治病,她和丈夫三天两头往北京、天津跑,带孩子们到医院输脑活素、做高压氧,到培智学校进行各种康复训练。
这过程漫长而又艰辛。她无数次躲在厕所痛哭,可看着四肢健全的儿女,又总想着有一天他们能好起来,能像正常孩子一样长大。
但幻想终究会被现实击碎——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原有的病症还没有缓解,自闭、癫痫、精神焦躁等问题就又接踵而至。
有段时间,豆豆一到夜里就焦躁,整宿不睡,疯了似的喊叫。曹湘莉和丈夫换着花样去哄,好不容易孩子安稳了,半天没动静,他们又开始担心孩子为什么不喊了。
后来,豆豆又得了癫痫,经常在睡觉时抽搐。曹湘莉和丈夫只能轮流休息,生怕发生意外。
曹湘莉和丈夫无力同时照料两个患病的孩子,只好将儿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可即便如此,现实中各种压力还是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很长一段时间,曹湘莉都拒绝接受这种厄运。她不敢想未来的日子,甚至好几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她经常自责没能给孩子一个好身体,可她也委屈,“我又做错了什么呢?”
没有“如果”
不知道生活该怎么继续下去的时候,曹湘莉整夜整夜地哭。但哭过之后,她依旧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
最终,给予她力量的还是孩子。
豆豆4岁那年,第一次叫了一声“妈妈”。那一刻,曹湘莉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如果人生能重来,我还要当他们妈妈,只要他们健健康康的就好。”
但她更明白,“如果”从来都不存在,“日子还得过。孩子不管怎样,尽最大努力治呗!”
穿梭在各种压力中间,工作成为曹湘莉重获信念与认同的最好途径。
有一年,她参加单位举办的技能竞赛,经常在家里学习。可孩子一看到她打开电脑就烦躁不安,喊个不停。她就放下书本,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等孩子睡熟了,再接着学。
那段时间,丈夫后半夜醒来,总看到曹湘莉借着门厅那盏小灯学习,他特别不理解:“照顾孩子就够累了,你这么拼命图啥?”
曹湘莉只说了一句话:“我就想证明自己到底行不行!”
“现实无法逃避。”在她心里,工作并非逃离现实的避难所,更像是朝向更好生活的助推器。
2019年,在重油氮含量分析技术攻关中,她发现仪器校正曲线在某段区间存在灵敏度低的问题。查阅资料、反复分析、请教技术人员,一次次试验,她终于攻克了重油氮含量分析的难点,形成了自己的操作法。
从业30年,她从一名普通化验员成长为化工分析主管技师,在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中7次获奖,制作了60余项操作指导书和经验分享资料,撰写了12篇技术论文。经她化验出厂的产品,质量合格率100%。她带出的徒弟,有20多个成为技术骨干。她说:“化验室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我希望它越来越好!”
责任使然
化验是生产的眼睛。化验员的每一个分析数据,都关系着产品质量是否达标;它的及时准确,也直接关系着生产装置的平稳运行,更关系着环保这根红线。
也正因如此,这些年,只要有生产需要,曹湘莉24小时随叫随到。经常是凌晨1点到家,洗漱完还没躺下,又被单位喊回去加班。
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曹湘莉养成了睡觉戴手环的习惯。这样一来,就算手机调成静音,她也能及时接到电话。
即使这样,命运还是没有放弃对她的考验。
2017年,新一轮的技术攻关即将开始之际,曹湘莉所在班组进行了优化整合,原本4个人的团队,只剩下她和一名转岗职工,一时间,工作量成倍增加。
可就在这时,坏消息接踵而至。
先是曹湘莉的公公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随后,她的母亲又摔伤不能自理。那段时间,她和丈夫交叉回家照顾孩子、去医院伺候老人,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有时一天一宿都合不上眼。
就算这样,她也没有耽误工作。
朋友同事劝她把工作放一放,可她却说:“班组人手少,有些分析只有我一个人会做。分析工作耽误不得,尤其是气体分析更要随采随测,稍一耽搁,气体组分就变了。更何况,其他生产岗位都等着检测结果进行下一步调整。”
这些年,曹湘莉获得了不少称号,河北省“燕赵榜样母亲”、月度“河北好人”、月度“沧州好人”、第六届“感动石化”人物、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沧州炼化公司劳动模范……
有时她也会想,如果不这么拼命工作,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可想来想去,她依然选择保持现状:“苦难让我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而工作上的成绩则给了我面对苦难的勇气。”
现在的曹湘莉,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都打扮得干净得体,涂着淡淡的口红,烫着蓬松的卷发。“中午下班,大多数人不会换下工作服,可她不论多晚都要换上自己的衣服再回家。”在同事翁莲芬眼中,不管家里负担多重,曹湘莉永远都是乐观、美丽的样子。
实际上,曹湘莉也不是“铁娘子”,她也有沮丧、失落的时候,也会痛哭流涕、抱怨命运的不公。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她懂得如何从悲伤中走出来。“我打扮自己是为了更有自信,孩子看着也高兴。孩子高兴了,家人就高兴,我就高兴,日子才有奔头!自信不是别人给的。自己阳光,周围人才会舒服。”也正因如此,工作中的曹湘莉不是干得少了,而是干得更多。“因为家庭的缘故,许多人自然而然地会把我当作弱者看待,觉得我应该是脆弱的、绝望的……但我不是,更不愿意借此获得特殊待遇。我不脆弱,你也不必在意。”
生活中的曹湘莉爱好广泛,写作、拍视频、演讲……样样拿得出手。前段时间,她又学起了心理学。
在一次心理测试中,她抽到了一张卡牌,卡牌上印着一条长长的向上的阶梯,阶梯尽头是一扇半开的大门,阳光从门后照进来。
卡牌的牌语是——努力赢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