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第05版:05

“驴肉小哥”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周红红

魏志广 摄

运河小区门口有家驴肉火烧店。门店不大,招牌也不显眼,可是给人的感觉却总是那么热气腾腾、烟火气浓。正因如此,每次经过,都会忍不住往里多看几眼。

小店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主快言快语、热情开朗,每天堂前灶后地忙碌着、高门大嗓地招呼着:“您来啦,请进”“好吃再来,您慢走”……永远一副快乐无忧、元气满满的样子。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都亲切地喊他“驴肉小哥”。女主则少言寡语、温婉沉静。

男主负责后厨,和面、烤饼、做汤、炒菜,女主负责前台,切肉、切菜、夹肉、收钱。两人各自忙碌,又配合默契,眼神交集间,会心一笑;举手投足处,爱意流淌。

小店30多平方米,十几张小桌,客人总是络绎不绝。让人感觉,无论你何时来,这里都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正因如此,这里也成了周边居民经常光顾的地方。

今年夏天的一个午后,我和先生外出归来,错过了饭时。找了两家店,都说打烊了。于是想到了他家。

已近下午三点,店里早没了客人,小两口也已收拾停当,正在休息。见我们来,小哥马上从躺椅上跃起,说着稍等,然后跑进后厨忙活去了。

不一会儿,火烧、鸡蛋汤就端了上来。当我们略带歉意地表示打扰了他们休息时,小哥爽朗地回应:“只要到这来了,哪怕是煮包方便面呢,我也不会让客人饿着肚子走的。”

吃饭的工夫,就聊起了天。顺便问了一个早就想问的问题:“你们一个爱说、一个沉默,性格反差那么大,怎么做到这么和谐的?”

女主没有说话,笑着把目光投向爱人。男主哈哈笑着,连珠炮一样回答:“这样才吵不起架来啊。不光夫妻之间吵不起来,婆媳之间也吵不起来,不是挺好吗?性格反差大,那是老天安排让我们来互补的。”

说着拿起桌边的一块西瓜:“你看这西瓜,瓜皮和瓜瓤差别大不?可是它们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完美的西瓜。”

没想到“驴肉小哥”活得如此通透,对幸福的感知能力也如此之强,几句话说得人竟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时,一直安静的女主也说话了:“他人特好,对老人、我和孩子都很有责任心。他常说让家人生活幸福,是他的责任。”闻此,佩服之余又添感动。就说,回头我采访采访你们啊。结果这一回头,就从盛夏到了寒冬。

采访,是在“大雪”那天的晚上。

冬夜的狮城,北风呼啸,整个城市都被寒冷寂静包裹着。

还不到21时,附近的小店都已打烊,只有他家的灯还亮着。在漆黑的夜里,这灯光显得特别明亮,也特别温暖。

店里已没了客人,二人正在打扫卫生。听我说明来意,高兴得像两个孩子,搬了凳子坐在我的对面,开始讲起他们从相识、相恋,到结婚、创业的经历。

这时,我也才知道原来“驴肉小哥”叫李波,媳妇叫王素娟。都是河间开发区人。

两人相识是在2004年的“五一”假期。当时,小哥正在天津打工,是特意回来相的亲。

“一开始,俺不中意她。没看上,不是因为长得不好看,而是因为太洋气了。”回忆往事,小哥哈哈笑着,二人脸上泛起幸福的红润。

“她当时穿了双细高跟鞋,前头特别尖,头发也染黄了。我思想保守,当时就想,这么洋气,以后能好好过日子吗?”心里有这顾虑,3天后,小哥婉拒了对方。

谁知女孩对小哥的印象很好,冥冥中感觉这就是那个对的人。于是,过了大半年,她放下矜持,主动联系了小哥。随着交往的深入,女孩身上朴实、善良、孝顺、节俭等优良品质也显露出来。一年后,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接这个店之前,二人一直在河间的饭店打工。沧州这个店过去是小哥的姐姐经营着,为了帮助他们,姐姐把店转给了他们,自己去了外地创业。

夫妻二人把几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交完房租等各种费用,手里只剩下2000元钱。酒、肉等东西都是赊来的。二人诚信经营,食材严把关,用料也讲究,再加上这些年,姐姐也维护下了不少铁粉,生意倒没有因为换了店主受到影响。

小店越做越火,二人虽然每天蜗居在一间小黑屋子里,可感觉生活越来越有了光亮。

心疼妻子的小哥尽可能地把店里的活更多地包揽下来。每天早晨5点,妻子还在睡梦中,他就起床收拾好炉灶,准备好食材,5点40准时开门了。早晨客人少,他一个人就能忙得过来。他尽量轻手轻脚,不去惊扰妻子。

8点左右,妻子也起来了。两人吃过饭后,一天最忙碌的时刻也正式开始。

午饭得忙到下午两点以后,晚饭则是在晚9点以后。吃完饭,大概收拾一下,妻子就去睡了。小哥却不行,他还要边和面、边等待几位晚归的出租车司机。

那几名司机是店里的常客,每天都是在晚上11点半左右才来,每周都要来个三四天。这顿饭不过是十几元的利润,但小哥还是愿意牺牲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等待。

他们各有各的悲欢,各有各的故事,大家萍水相逢,却总能相谈甚欢。生活有太多的不易,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出口,去纾解那些郁结于胸的糟糕情绪。位于街角的这家小店,便不仅成为夜归人温暖肠胃的地方,更是扫除一天疲惫和郁闷的所在。而小哥的好性情也总能感染到他们,让他们在寒夜里既暖胃又暖心。

送走这最后一拨客人,再简单收拾收拾,往往就到了凌晨一点。这样算来,小哥每天也就睡4个来小时。累是肯定的,有时看着饭,一口都不想吃。但一想到老家的父母和孩子,他就又瞬间充满了力量。“把生我的平平安安养老,把我生的健健康康养大,让相爱的人快快乐乐变老,这就是我的责任。”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春夏秋冬,日暮晨昏。不知不觉间,两人在沧州这座城市已经打拼了近10年。两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不仅感受着不一样的夫妻情深、幸福默契,也感受着这座城市的侠肝义胆、友好良善——“沧州这座城市是真好,我们遇到的也都是好心人。”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有桌客人吃完饭忘了结账就走了。当时店里客人多,小两口也没注意到。客人快到家了才忽然想起忘了结账,于是又赶紧把钱送了回来。

还有一次,3位客人结完账走了。收拾桌子时,小哥忽然发现桌下的啤酒还剩下半箱,结账却是按整箱算的,显然客人也忽略了这点。小哥赶紧跑出去追他们,把多算的钱如数退回。客人很感动,没过几天,带了一屋子的朋友来吃饭。还微笑着问他:“知道我们为什么又回来吗?”

小哥怎会不知道呢?善良友好,是会相互传递的。正因如此,他也常告诉自己,不要把利看得太重。

近些年,许多餐饮店都在网上开了外卖。他也开过,营业额是上去了,可一个多月后,却坚决停了。原因竟是,火烧、馄饨、炒菜,过二三十分钟再送到顾客手里,口感味道就不是他想要的效果了。而且顾客还要额外负担派送费等,得多花不少钱。“不好吃,还要多花钱,我心里过意不去。”

“做生意不光是为了赚取利益,而是为了赚取人心。”妻子知道这是他的原则,虽然觉得有些可惜,但也无条件支持。在他们看来,一家人和和气气、快快乐乐,远比赚钱重要得多。

在这样一个寒夜,听他们的故事,心中涌动着阵阵暖流。

人人都渴望幸福,可什么是幸福?往小里说,一个家庭三观正,满是责任和温情,这就是幸福;往大里说,坦坦荡荡,不坑人不骗人,挣的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心安理得,这也是幸福。

而这,不正是这对小夫妻的幸福生活吗?

2021-12-10 本报记者 周红红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3288.html 1 “驴肉小哥”的幸福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