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小城任丘还未苏醒,美好家园的院子里却已是热火朝天,环卫车机器的轰隆声、各班组人员分派任务的嘈杂声,充满了整个院子。刘宝民也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等待处理2200名环卫人员当天出现的一切问题。
刘宝民的办公柜里,摆放着很多张照片,尤其显眼的就是他自己飒爽英姿的军人照和今年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在京领奖时的照片。这两张照片隔了18年的时空,也见证了刘宝民从一名退役军人到“任丘市最美双拥人物”“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的心路历程。他的故事也在酸甜苦辣的岁月中,成了很多退役军人励志创业的精神食粮。
火车上与战友谋划创业
刘宝民,1990年3月入伍参军。1993年12月,当他佩戴着红花离开部队时,心中有许多对铁血军营的不舍,对战友兄弟的挂怀,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事业理想的豪情。
在从山东回沧州的列车上,刘宝民就和战友郭忠旺满怀豪情地谈论起创业发展的问题。“我们不能回到生活的原点,今后的路还很长,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就这样,二人发誓一定要拼搏出更好的未来。
回家后,刘宝民被分配到了一个局机关修理厂工作,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安稳的工作,不安稳的心,刘宝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天地并非是这小小的修理间,未来的钥匙也不仅是这把修理钳。
1999年,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汽车修理厂经营日益萎缩,濒临倒闭。在这种情况下,他思前想后,决定自主创业,主动承包了汽修厂。他自信能闯出一片天地,既能为社会作点贡献,也能为战友们找到一条出路。
可是商场如战场,想要经营好没那么容易,修理厂三天有活两天没活。其间,他带领兄弟们干过许许多多的杂活:帮人焊接沼气模具、为工厂企业搬过家、为打井队做过零活。尽管艰难,却丝毫没有撼动他创业的恒心。
为了让企业生存下去,他一边抓质量、抓服务,一边跑政策、求支持。经过努力,修理厂争取了汽车二级维护的定点资质。这一改变,让企业扭亏为盈,在激烈的汽车维修行业中得以立足生存,也让许多战友有了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2001年,他又成立了任丘市合洋汽车修理有限公司,完成了企业的改制。这次转型,让刘宝民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三成员工为退役军人及家属
转眼到了2003年,对市场极其敏锐的刘宝民又瞄上了环卫保洁行业。汽修是传统行业,要想做大不容易,而当时的私人环卫企业在全国并不多,而且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于环卫保洁工作是个持续性需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刘宝民和郭忠旺又商议成立了美好家园河北环保公司。当年就拿下了华北油田总医院后勤管理、家政保洁、社区服务等业务。
2013年,他又抓住国家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行的时机,承担了任丘市城区环卫保洁和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项目。美好家园的业务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城市走向农村,全国推行的机械化、信息化、科技化的运行和管理模式陆续跟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在从业人员已发展到2200多人。
在这期间,刘宝民的初心不变,招聘员工,退役军人和军属优先,2200多员工中,30%左右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美好家园公司还被任丘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确定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今年,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刘宝民和一些退役军人、社会爱心人士一起,创办了任丘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经多方举荐,刘宝民担任会长。通过政策宣传、就业培训、推荐就业、创业指导、帮助救助等形式,做好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这一团体的会员单位已达30多个,涉及汽车维修、环境保护、文化传播、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建筑工程、餐饮娱乐、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
今年65岁的退役军人王永安,原来经营一家小型轧钢厂。2012年,发生了意外事故,妻子左臂被轧钢机碾压,生命垂危。当时,任丘市医院和华油总医院都束手无策。为了抢救妻子的生命,王永安全家举债。刘宝民得知后,一边联系北京医院,一边拿出8万元送到他手中,亲自开车连夜把王永安的妻子转送到北京抢救。好在抢救及时,妻子生命得以保全,但左手胳膊落下了终身残疾。事故后,小型轧钢厂也不得不关闭,全家失去了生活来源。为了让王永安全家摆脱生活困境,刘宝民将王永安招到“美好家园”负责市区环卫工作,妻子康复后,刘宝民又把她安排到公司车队停车场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5岁的王东兴是一名退役军人,2019年,经战友介绍,从吉林来到了美好家园公司工作。“刘总对我们很关心,各项待遇都很好,让我们有家的感觉。”王东兴一身是油,脸上的笑容灿烂欢畅。
张世伟是名年轻的退役军人,今年6月通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平台找到了刘宝民。因为会开车、会做饭,刘宝民在“美好家园”给他安排了司机、厨师的职务。在工作中培养经验,刘宝民又推荐他到任丘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辅警,给了他更好的平台和发展前景。
这几年,刘宝民为几家企业推荐了优秀退役军人几十名。
他在任丘市北汉乡承包了135亩土地,投资200万元,创办了美好家园农业示范园,建起了大棚,种植瓜果蔬菜。园区全部由退役军人负责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目的就是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为将来自我发展打下基础。现在的园区负责人张德银就是一名来自辽宁的退伍老兵,在刘宝民的带动下,小有成就。同时,园区还大量吸纳了周边乡村的贫困家庭成员,把服务退役军人就业与开展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增加他们的收入,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目前,刘宝民正在谋划新的农业项目,带领员工们共同致富。
担当社会责任 为政府解忧
刘宝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兵,更是一名老党员,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是社会给予了我今天的成绩,感恩是一个人、一个兵、一个企业发展的首要思想。”
每年“八一”和春节,刘宝民都要到任丘市武装部、消防大队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帮助他们改善节日生活。他还成立了民兵服务队,为军烈属和退役军人帮贫解困。
任丘市梁召镇退役军人田国富,1990年退伍。1992年因病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和正常思维,和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宝民联系任丘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从退役军人基金中为其争取到了帮扶资金,帮助他改善住房条件。还联系村委会,将他列入低保户,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同时,美好家园公司还把田国富列入了长期帮扶对象,定期走访慰问、送钱款、送物资,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任丘市退役军人孟长军,复员后对地方生活不适应,经常到乡里市里寻求帮助。刘宝民得知后,反复找他谈心,主动把他所在村庄的环卫工作交给他负责,让他担任村庄保洁督查员。至此,他工作有了着落,生活也踏实了,还主动帮助村里干一些公益工作。
每年征兵季节,刘宝民都与人武部、国防教育办公室一起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他还鼓励员工参军入伍,对于公司参军入伍的员工,每人给予5000元的奖励,并承诺复员后优先到企业就业。几年间,美好家园公司先后有9人参军入伍,3人复原后回到公司从事管理工作。
不只是退役军人,帮扶困难户也是刘宝民一直坚持的。任丘市辛中驿刘庄村,有这样一位60多岁的老人。老伴儿去世,两个儿子瘫痪,不能正常行走,智力只相当于五六岁。刘宝民经常到她家走访看望,把她当作自己的亲戚一样走动,时不时地给他们送来一些钱物,陪老人聊聊天儿,还安排她在刘庄村负责打扫卫生。这样,既方便了她照顾一对儿子,也能有所收入,自食其力,更重要的是,让她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2020年新冠疫情面前,刘宝民和许多退役战友一起请缨,写下请战书,用实际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入伍誓言,履行着告别军营时“退伍不褪色”的庄严承诺。
抗疫期间,他利用“互联网+平台管理”,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组建了老兵配送队,为社区送生活物资,解决封闭小区居民的生活问题;和退役军人一起成立了消杀志愿队,购置了消杀器械和专用车辆,在社区巡回消杀开展志愿服务;克服了封村封路的困难,带领大家及时清理清运生活垃圾和废弃口罩;还主动担当了任丘市部分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搞消杀,测体温,劝返回,为隔离家庭送物资……当听到小区居民说:“你们穿着迷彩服,是部队的呀?”刘宝民心里热乎乎的,这是老百姓对军人最好的肯定与信任。
疫情缓解后,他又对“老兵配送队”加以完善,成立了智慧物业服务公司,在社区构建生鲜配送、居家养老、健康保健、环卫保洁、物业维修等服务。此外,还成立了“老兵代驾”,从起初的几个人发展到40余人,每天晚上,“老兵代驾”的身影就会出现在任丘的餐饮酒店门口。
在今年建党百年纪念活动中,他在公司创办了“红色印迹”展览馆,活动展出了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各个时期的珍贵文献资料1200多本、红色照片200多张、红色展品500多件。展览活动期间,任丘市直党委、总工会、公安局、城管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30余家单位2000余人来此参观。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家庭的支持。20多年来,妻子刘凤霞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节俭持家、热衷公益,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他的家庭也于今年被评为“河北省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