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
第06版:06

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

本报记者 杨静然

长建儿:

来信收到,阅后尽知。通过你的来信,看到你的进步是较快的。通过几年部队生活的锻炼和学习,收获不小。以往革命先烈流血牺牲为的是什么呢?为的就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平时你的思想要摆脱个人的小圈子,放眼未来。希望你做一个大公无私、勤奋好学的人,眼光远大、胸怀宽广的人。年轻时,要打好基础。这是我对你的要求和希望。

我参军34年,能有今天非常满足……现在条件好了,你要在部队安心服役,以后为祖国多作贡献。记住这句话:“满招损,谦受益。”

62岁的石长建,家住运河区彩虹桥附近。虽时隔40多年,但每次打开父亲的家书,依然感慨万千,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记忆深处。

因为父亲是一名军人,耳濡目染下,石长建从小就对军营生活充满向往。1976年,他背起行囊,走入军营。艰苦的训练,磨练着他的意志。他也时常给家里写信,倾诉军营生活。

1979年,在对人生感到迷茫时,石长建收到了一封父亲的来信,信中写到了父亲的革命经历,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对儿子的期望。告诉他要谦虚做人、低调做事,做一个勤奋好学、胸怀宽广的人。4页信纸,其中3页多写的都是父亲的教导。只在信的结尾谈了几句家里的事,让他放心。

石长建说,那年他刚20出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而父亲的这封信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随后,他在部队里踏实训练,还入了党。

他一直将这封信保存至今,时不时就要拿出来看看。那些谆谆教导,让他和家人受益终身。

石长建的父亲石芳秀,是一名老兵,一生都在军营中度过,如今已经95岁高龄。

“父亲1945年就入伍了,曾任晋察冀十三旅某连的通信员,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保定平地泉、绥远、大同、石家庄等战斗,1953年、1954年各立三等功一次,荣获过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1981年离休。”石长建说。

时间回到1948年11月,我军晋察冀、晋绥部队已包围大同城,石芳秀所在部队就在其中。1949年元旦刚过,春节将临,大同守军和城内居民粮食殆尽、烧煤奇缺,居民纷纷外逃。城内秩序日趋混乱,盗窃、抢劫、斗殴等屡见不鲜,军心浮动、民怨沸腾。面对城中发生的一切,大同在被解放军四面包围的情况下,最终实现和平解放。

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石芳秀也经常跟儿女们提起。那些年,部队走到哪里,石芳秀就跟随到哪里,他不仅参加了解放大同,还参加过解放绥远、石家庄等战斗。

石长建说,后来,父亲就当起了军需员,部队的衣、食、穿等各个方面,都要负责。战士们定军装,服装型号、数量等,任务繁重。为了加班工作,父亲经常不回家。

“那时在部队,我很少回家,只要回家,父亲就跟我交流工作和学习。他做起事来认真,做人却常怀一颗悲悯之心。家里孩子多,饭不够吃,但父亲却拿着粮票帮助那些更困难的家庭。”他说。

在父亲的影响下,石长建和两兄弟都在部队历练多年,谦虚、勤奋、诚实守信的家风也在石家一代代传承着。

2021-12-14 本报记者 杨静然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3604.html 1 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