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居明 张春景)南皮张氏和集北头村刘氏家族在明清以来是津南望族,出现很多历史名人。其世系人物对研究沧州名人文化非常重要。近期,笔者在山东宁津发现一块道光年间由张之洞本族祖父张鑅撰写、集北头村刘仲珻篆盖的墓志,为研究南皮和宁津的地域沿革、沧州名人提供了实物资料。
墓志是在宁津鑫翰墨书法教育室内发现的。志底正方形,高宽各0.70米、厚0.12米,青石质;志盖也是正方形,高宽0.61米,厚0.12米,字迹不清。通过请教德州、沧州两地文史专家,才得以揭开这块墓志的神秘面纱:逝者周廷玺为直隶宁津县长湾镇(今长官街)人,盐课大使,其父周锐是武举人,母李氏称淑人(三品官员妻封号)。盐课大使就是设于各盐场或盐井、盐池、掌盐政令、兼管制盐的官员。周廷玺的祖父和伯兄也都在朝廷为官,可谓官宦之家。
可贵的是,这方墓志的撰文书写者张鑅与晚清名臣张之洞系一族,论辈分是张之洞的族祖。张鑅(1792年-1855年),字振斋,号振之、行一,南皮人。嘉庆戊寅(1818年)恩科举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道光廿八年(1848年)为湖南学政,咸丰二年(1852年)调奉天学政,授翰林院编修。篆志盖人刘仲珻出身集北头村,也是沧州名门。他是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历官户部陕西司主事、四川司郎中、浙江衢州府知府、兼甘肃凉州府知府议叙,以道员用,署理甘凉兵备道,充道光己酉(1849年)浙江乡试提调,诰授中宪大夫,晋封通奉大夫。著有《兰育堂诗集》。他的先祖就是刘果实,有“瀛海人才真第一,燕台国土更无双”的美誉。刘仲珻一家共出了14个进士,个个著作等身,声名远扬。二人在墓志中自称“愚侄”,那么他们应该是周廷玺的表侄或妻侄。经考证,张鑅的堂弟叫张钧,也是朝庭命官,就是周廷玺的乘龙快婿。
宁津县今属山东德州,明、清时期隶属直隶河间府,历史上多数时期属今河北、沧州地界。宁津与南皮地界犬牙交错,宁津北部属于南皮、南皮南部属于宁津的时候多,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以漳卫新河为界划分。墓志,是古代随死者埋进墓葬中的石刻,主要追述墓主人生卒、重要事迹、埋葬茔域等,是重要史料,对补史、证史、校史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