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6日
第05版:05

邢家训 情注家乡文化

李洪斗

邢家训先生今年虽80多岁了,却仍活跃文化艺术教育公益事业一线,被誉为南皮文化艺术教育界的“常青树”。近期,老先生以耄耋之年,举办了庆祝建党百年“太行墨人——邢家训书画展”墨人书画展,其饱满的精神和对党由衷热爱之情,受到各界称赞。

邢家训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位置上退休已20多年,这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是一位仁者,贤者。他慈祥,和蔼,极具长者风范。与其交谈、他只说有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大事,只谈有关南皮县文化艺术教育发展的事;他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也坚持为党为公,着眼于南皮各项事业发展。亦不因被采纳而沾沾自喜,不因没被采纳而怨言郁闷。一身正气,满满的正能量,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守卫者、传承者,文化使命的担当者。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邢家训对张之洞研究的历史性贡献。

1997年,他创建了南皮县古城书画家协会,团结全县书画界朋友,搞了多次书画展。2004年,他又创建了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同时,创办《张之洞研究》。2005年又推动组建了南皮县张之洞书画院,连续举办了“张之洞书法艺术展”“张之万书画艺术展”,受到好评。在他兼任张之洞研究会会长的17年里来,出版《张之洞研究》13期,约50多万字,基本囊括了张之洞的一生。为做好对张之洞的研究,他推动组织了6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十几次带队奔赴北京、武汉、广东、贵州等地寻找张之洞的足迹,大大丰富了沧州的名人文化研究成果。10多年前,他苦苦寻找张之洞墓和遗骨,最终经公安部鉴定,确认历尽艰辛所找到的遗骨是张之洞遗骸无疑。随后,张之洞被重新安葬,一代名臣的在天之灵终于得到告慰。紧接着,邢家训又建言献策,与其他文化组织一起呼吁,引起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促成了张之洞墓园、南皮县一中张之洞塑像、张之洞展览馆的建成。张之洞文化成为南皮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香涛公园和以张之洞纪念馆为主体的文化广场相继建成。如今,张之洞的故乡双庙村重新规划修建了张之洞故居,成为文化旅游村镇。

地方文化建设之外是对书法的推动。

邢家训自幼爱好书法,1998年退休后,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连续学习4年,后又到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学习2年,师承欧阳中石、张旭光、李刚田等著名书法家,从自娱自乐转变为继承创新。在学习中,他深有体会:读帖临帖是关键,能克服自由挥洒的“习气”;创新要功到自然成,更要加强文化修养。他先后对《曹全碑》《礼器碑》《兰亭序》《圣教序》等名碑名帖下大功夫临习,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并出版了《寄情翰墨》书画作品集。现在,南皮许多单位、商店和个人都有他的墨迹,都是老人无私奉献的。他还带头把作品捐献给灾区、疫区,为救灾尽一份心力。他的作品入选《当代书法家楹联真迹大观选》《现代中国书法集》等,在全国书画作品展中荣获金奖等十几个奖项。还被县文联聘为名誉主席,被县书协、县榜书研究会聘为顾问,可谓德艺双馨。今年,在县文化艺术中心王蒙馆展厅,由县文联、县书协、县美协为邢家训主办的展览上,近百幅书画作品总体呈现中和之美,正大气象,人书俱老,进入佳境。真、草、楷、隶、篆各体齐全,一派生机勃勃,让人感动、感慨。

他退休后就兼任县关工委主任,30多年来,常深入乡村、学校及各部门调研,做报告,做辅导,为青少年排难解惑,鼓励他们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他组织编写了24万字的《一切为了下一代》教科书,还挖掘英烈事迹,撰写出16万多字辅导书《哺育》《青少年成长和家庭教育》《感悟党史教育》。学党史,为青少年埋下信仰的种子,学国史,使青少年知悉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学先贤,点亮青少年人生的航标灯;学英烈,用英雄事迹教育青少年珍惜今天;学英模,让青少年在榜样的感召下前行;学典范,讲南皮故事,激励青少年成长;学佳作,给青少年插上理想的翅膀。可以说,数十年来南皮几乎所有的文化事业发展,都有他的身影和影响。

现在,老先生仍没退休颐养的意思,又撰写了约15万字的自传《足迹》,把他所见证的祖国成长、发展一一道来。字里行间,充满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充满对下一代的关心、期盼。

2021-12-16 李洪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3894.html 1 邢家训 情注家乡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