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人际交往的书,喜欢听他人的故事。”宋艳敏说,就是这些小时候的爱好,让她选择了心理咨询师这个第二职业。
家住泊头市西环社区广厦小区的宋艳敏,是泊头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同时,她还是一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0多年来,宋艳敏在教学之余,义务为来访者做心理咨询,帮他们打开心结,成了大家身边的“知心大姐”。
宋艳敏说,2007年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她偶然得知北京有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喜欢新鲜事物的她,没多想就独自去北京参加了学习,并在第二年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考试通过了,宋艳敏“大胆”地接待了第一位来访者。来访者是位家庭主妇,曾因心理原因自杀3次未遂,属于心理问题严重者。宋艳敏虽没经验,但也没发怵,经过两次耐心的沟通,就为来访者打开了心结。现在回忆起来,其中的细节她已记不清了,但这件事却给了她很大的信心,成了她做心理咨询的好开端。
2009年,河北省心理协会沧州心理学分会在泊头成立。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宋艳敏和同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焦爱民、赵运来一起,加入到了协会中,开始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活动。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们又先后在泊头职业技术学院、西环社区建起了心理咨询示范点。两个示范点均免费对外开放,前者主要针对青少年和学生,后者主要针对社区居民。
“来访者不只是我的客人,还是我的老师。通过他们的案例,也让我获得了情感的升华。”宋艳敏说。有一次,她遇到了一个特别的来访者,是个患了“怪病”的高中生,只要到开学的当天,他的身体就不能行动。家人多方寻医,都没有结果,最终从病理转到心理,找到了宋艳敏。
孩子是单亲家庭,一直跟着父亲生活。起初见到宋艳敏时,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唯独在谈及孩子的母亲时,孩子的表现微妙,捕捉到这一信息的宋艳敏猜想:“原因是不是在孩子母亲身上?”第二次,宋艳敏专门邀请了孩子的母亲。交谈中她了解到,原来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对他的学业要求很严,自从父母离异后,这种严格出现了断层,孩子对母爱的情感无处寄宿,才导致了问题的发生。“孩子在咨询过程中身体是蜷缩在沙发里的,直到母亲意识到问题所在,给孩子一个迟到的拥抱时,他才舒展了身体,号啕大哭。”宋艳敏说,自此之后,孩子的问题就消失了。
在为来访者打开心结时,宋艳敏还时常扮演着家庭纷争调解员的角色。有些带孩子的母亲,因丈夫或婆媳关系等原因,与家人之间产生摩擦,造成抑郁,常常因为一些琐事,就爆发冲突。她们找到宋艳敏,宋艳敏便以调解员的身份,鼓励她们换位思考,理解家人,帮他们解决家庭问题,让许多在断裂边缘的家庭重归于好。
多年的心理咨询,宋艳敏深知心理疏导对人们的意义。为此,她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将自己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延伸到农村,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