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堤岸粉墙黛瓦、古色古韵。右边,蜿蜒流淌的运河水波光粼粼。吴桥县桑园镇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推进运河沿线美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如今,桑园镇大运河畔既是一道风景线,又成为人们的诗意栖居地。
老堤讲述暖心故事
大运河吴桥桑园镇段,沿线都是北街、南街、西街的老居民。他们依河而居,见证着运河多年来的发展变迁。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桑园镇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对运河沿线的垃圾、柴草进行清理,拆除违建、残垣断壁,修复打造了4处小游园,绿化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
“如今,老堤上每天都非常热闹。有扭秧歌的、跳舞的,还有唱戏、搞直播的,人们都爱上了逛运河,一天不去转转,心里都没着没落的。”“老堤”,是附近村民对运河河堤的昵称,人们话里话外透着喜爱和自豪。
西街村党支部书记孙红旗指着河堤上一个对比展牌介绍:“这儿以前是俺家祖辈的一个浴池,大约是7间房的地方,后来渐渐荒废了。镇里找到俺家说要把这儿打造成小游园,俺一口答应了。环境变好了,最受益的还不是咱自己?每天在这儿散步,心里多敞亮!”
一间破房,一溜墙头,一排羊圈,变成了草坪、花园、游园……如今,很多这样暖心的故事,在老堤上口口相传。人们沿着河堤边散步边聊天,脸上洋溢着笑容。
墙上涂鸦创意新
老堤上,白墙灰瓦,古色古香。最惹眼的是墙上的涂鸦。与别处的画风不同,这里的画面多是黑白色系,线条流畅、层次分明。画面多以喜鹊、梅花、龙凤等为主,充满了美好寓意,祝福老堤居民生活富足安康。
一个天然气表箱下面,一幅“鱼跃龙门”,寓意好日子“跃起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激发了创作者的无限创意,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展现心中的美好祝愿。
沿岸有一处废弃的水塔,以前破旧不堪,现在被整体涂鸦,成了大运河畔的网红打卡地。
“现在的老堤,干净、漂亮,经常有拍抖音的,俺经常在手机里刷到这儿的画面!”南街村党支部书记谢玉祥说。
游园里,老年间的石磨和石磙成为一道风景。4个石磨组合成一道景观,上面刻着“国泰民安”4个字。借景生情、借旧添新,如今,在桑园镇大运河畔,这样的创意比比皆是。
运河故事日益丰满
今年68岁的孙志强,是老堤上的常客。热心研究地方民俗、历史文化的他,对运河有着极大的兴趣。“这里以前是个渡口,往北几百米还有一个渡口,俩渡口中间还有一个炮台。”提到运河,孙志强侃侃而谈。
“这一处直上直下的河堤,就是张家坝,用青砖垒起来的,非常结实。”“这一段运河堤周围,是当年最繁华的生意场,老堤下至今还有仙官居馒头、王记烧鸡、老母蝈花生米等很多老字号。”孙志强通过走访运河边的老人,了解到许多关于运河的史料。
从前的良店在哪儿?现在河边修建的水驿是原址吗?为了把运河故事传递下去,孙志强准备出一本书,专门写写桑园的老堤,给后人留个念想。与孙志强的心情一样,省散文协会会员、吴桥县杂技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彦广,经常和文友来老堤采风。“运河因为老堤的存在,越来越有文化味儿,正是这文化气息,慢慢改变着人们的目光和心性。”张彦广意味深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