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1年12月20日
第05版:05

讲好自己的美丽故事

小 祁

当盐山薛堂村的美景见诸报端,本报“走进乡村旅游重点村”栏目画上圆满句号。两个多月来,记者先后走进我市11个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惊喜地发现每个村子的美丽故事各有不同。

有的主打“田园风”。薛堂村离县城远,土地多数种庄稼,这样一个不出彩儿的村子,靠什么吸引游客?薛堂村没有照搬别处的模式大搞建设,而是从本村土地和乡村文化上做文章,“百果园”“百枣园”、农家乐一条街、民俗文化院……这些景点看上去有点儿土,却勾起了游客心中浓浓的乡愁。

有的主打“文化牌”。作为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故乡,双庙村以张之洞文化为依托,以美丽田园为画本,蝶变成一个多彩的文旅小镇。展现村庄发展变迁的村史馆,可游览体验的非遗工坊,游客徜徉其中,欣赏古色古香的景色之余,更深深地被张之洞的家国情怀所感染。

有的把风景变成了“钱景”。泊头灌河村在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立足村里种大棚的优势,盘活土地搞休闲采摘,既丰富了景点,又为村民蹚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如今,“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成为越来越多人内心渴望抵达的“远方”,我市各县(市、区)乡村旅游景点遍地开花。发展乡村旅游,确实能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但不少乡村一哄而上,把别处的模式简单复制,导致同质化的景点太多,独具特色的好景点却有限。乡村处处有,如何最招客?不少乡村应该好好琢磨一下长久发展的问题了。

近日,我市印发《关于发展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提出从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力,推动乡村旅游有“土味”、有品位,为乡村振兴加码助力。这一方案,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游客心心念念的地方,归根在于它的乡土属性,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搞乡村旅游。有些乡村过了采摘时节,就关门谢客。有的村里的农家乐,是吃饭、钓鱼、采摘“老三样”,没有新鲜感。发展乡村旅游是条好道,但不能盲目跟风。打造景点必须立足乡情,打好“特色牌”,充分挖掘当地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等,这样才会成为有生命力、吸引力的景点,乡村旅游道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2021-12-20 小 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4170.html 1 讲好自己的美丽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