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与科研院校对接培育优质苗种,整合完善远洋捕捞、近海滩涂养殖、育苗深加工产业,打造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依靠现代化深加工技术提升海产品附加值,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发展休闲渔业……
不断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构建高端绿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黄骅正在精心谋划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
科技背书
渔业“变”中求进
冬至时节,走进位于黄骅市南排河镇的黄骅现代渔业示范区,这里依旧是一派忙碌景象。
在鑫海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养殖车间,水汽弥漫,池中水花欢腾,虾苗跃动。从单纯育苗到发展工厂化养殖,鑫海充分盘活空闲时间与资源,一年可以产虾4茬,大大提升了渔业效益。
来到生产车间的保种区,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往水池中撒饵料。“一个水池就是一个‘家系’,这200多个家系就组成了我们的种源库。”公司负责人刘金礼说,十几年来,鑫海跟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尖端科研院所联合,不断培育和推出新品种,并充分盘活时间和资源,成为“国家级南美白对虾良种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
“不仅南美白对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018年我们还引进了石斑鱼新品种珍珠龙胆品系,实现了苗种繁育和工厂化养殖方面的技术突破,做到了北养南销。”刘金礼说。
龙头企业“变”中求进,老旧池塘也不甘落后。投资2.08亿元的露天虾池升级改造PPP项目,彻底改变了渔区养殖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并探索形成小棚养殖、大棚高位池养殖和工厂化车间养殖等3种现代新型渔业养殖模式。小棚养殖的产量约是传统养殖的8倍,利润是10倍,为当地养殖户带来真金白银。
近年来,南排河镇以鑫海水产院士工作站为依托,强化渔业科技创新扶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培育出市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形成鑫海生物技术、天水一方等一批年产值在8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化水产品养殖工厂。
如今,南排河镇被评为省级精品现代渔业园区,现代渔业正向着工厂化、科技化、健康化、产业化、效益化为一体的“健康养殖示范区”迈进。通过实行“大园区、小业主”的运营模式,形成了集水产育苗、养殖、加工存贮、休闲渔业观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园区内有育苗企业108家,年产值近12亿元,养殖企业350多家,年产值过9亿元。
特色加工 老手艺有新技术
养殖业风生水起,深加工也不甘落后。
选取活虾、去头去尾、进行粉碎、腌渍发酵……别看只有简单四步,但虾的选择、发酵的时间,每一步都能影响到最后的口感和品质。
陈椿江是黄骅市众信水产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虾酱制作技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说起这虾酱的制作,在黄骅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但传统的制作秘诀就是‘高盐’,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如何在保证虾酱口感的同时还能达到健康标准,就成了新课题。”陈椿江说。
2014年,小作坊转身,陈椿江成立众信公司,并开始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采用控温发酵,且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同时,严格控制盐分,顾客开瓶即食,不需要二次加工。
如今,众信年产对虾酱、虾丝酱超过3万公斤,产品也随着信誉楼等大商超销售到了更多地方。就在不久前,天津食品集团也递来橄榄枝,准备上架众信的虾酱。
在黄骅市东源水产有限公司,一辆辆冷链物流专车不时驶入厂区。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清洗章鱼,经过分割、糖渍、灌装等多道工序,一批批海产品将销往韩国。
成立于2010年的东源,是黄骅市唯一一家具备水产品食品出口卫生资质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目前已跻身环渤海区域内重要的章鱼酱生产企业序列。公司还与京津及周边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近年来先后与2500多户水产养殖户签订协议,带动养殖户增收3000余万元。
黄骅市南排河镇党委副书记张鑫说,接下来,园区将进一步引进水产品深加工技术,改变产品单一的现状,培育本地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电商培训等手段实现线上线下产销有机融合,拓宽渔业销售渠道,让虾酱、风干虾等具有黄骅特色的海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借势文旅 渔业变“娱业”
渔村特有的海草房、门口悬挂着渔网、院内设计沙滩景观、院角摆放着传统渔具、屋内摆放各式贝壳……走进南排河镇张巨河村,“圣禾民宿”的木质牌匾便映入眼帘,随处可见的“渔”元素让来此游玩的游客备感新鲜。
今年5月正式投产运营的圣禾民宿,集餐饮、住宿、娱乐、海上游、垂钓为一体,有5个家庭庭院、1个民俗馆。每年,都会有大批游客来到南排河中心码头,乘坐观光船出海游玩。在船上,大家吹海风、赏海景、唱歌、现场撒网吃海鲜,如果海上观光回程仍觉得不过瘾,游客还可以在渔村留宿。
张巨河村有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一的黄骅古贝壳堤,还有古贝壳堤遗址公园。依托这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南排河以民宿为载体,积极发展休闲渔业。
“我们把村里的闲置房屋都打造成了渔家民宿,让游客能近距离体验黄骅当地的渔家风情。”圣禾民宿负责人陈金栋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南排河镇在有力推动一二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进程中,积极推动现代渔业三产融合,将现代休闲旅游作为渔民转产转业的重要路径。
张鑫介绍,南排河镇投资6000万元打造了歧口北方第一渔村旅游区、赵家堡休闲渔业体验区、张巨河渔家民宿体验区和华忠旅游码头的“三区一码头”旅游景点,大力发展“渔业+旅游”休闲渔业,全镇21个渔村“一村一品”,将盐场、虾池、渔港、古贝壳堤、船模、蟹壳画等渔区资源和特色文化融合其中。
“南排河镇重点打造了3个文旅码头、6个专业出海码头。在丰富业态,提升旅游体验的同时,帮助渔民从传统渔业的依赖者转变为特色旅游的参与者。”张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