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光县以“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为契机,发力解决项目建设“梗阻堵”,实行项目建设10个专班推进模式,督导检查专班便是其中一个。
很多人把督导检查定义为管理工作,但我们不是。从专班成立的那天起,我们就把它定义为一项服务型工作,并要求自己在项目建设中时刻扮演好“侦察兵”和“监督员”的角色。
作为“侦察兵”,我们要及时掌握全县每个项目的工作进度——项目进行到了哪个阶段?遇到了什么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还要当好“监督员”。要及时协调相关单位处理这些困难、问题,并随时掌握处理进度——问题有没有解决?不能解决的原因是什么?不能解决的话,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对我们来说,项目困难无大小。从工地上的一根电线杆到项目审批中的一张表,任何可能影响项目进程的因素都要百分百用心对待。
有一次,我到项目一线进行督导,发现工地有根电线杆影响了施工,我便与电力部门取得联系,请他们到现场勘验。最终,经过专业部门确定,这根电线杆被挪开了。
督导检查工作不只局限在项目施工阶段。从项目引进到建成投产,我们按照“开工前要素督导”“开工后建设进度督导”及“竣工后投产升规督导”3个阶段全程参与,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落地、开工、竣工、投产。
今年,东光县开工项目共110个,其中,3月份就开工了50个。项目集中开工,行政审批单位做好了迎接一场硬战的准备。可意外的是,这场硬仗却迟迟没有打响——一段时间里,只有少部分项目方来办理了项目施工许可证。
到底是哪出现了“梗阻”呢?
通过逐一走访,我发现,原因出在了第三方服务单位上。
原来,绝大部分项目方在选择诸如平面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土地勘探、监理等第三方服务单位时,都局限在了东光县域内。由于集中开工的项目比较多,这与本地优质的第三方服务单位数量形成了鲜明对比,进而出现了一对多的局面,造成项目积压,影响了项目进度。
发现问题后,我们及时上报,由相关单位梳理出沧州市、德州市以及周边城市的优质第三方服务单位,并帮助项目方与之对接。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县域第三方服务单位承接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了项目进度,也引入了良性竞争,提高了第三方服务单位的服务质量。
通过这次督导,我们还发现了新问题——相当一部分项目负责人由于不熟悉审批流程,影响了项目审批进度。我们联系行政审批单位来做培训,告诉项目方要准备什么材料,哪些材料需要优先准备,哪些环节可以同时进行。
截至目前,督导检查专班共解决各类项目问题83个。众瑞环保、力科纺织从供地开工到投产入统仅用5个月,3家雄安外迁企业在1小时内完成新版营业执照注册手续,众瑞环保公司从摘牌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4天,创造了项目建设审批的“东光速度”。
当然,这些成绩不全是我们的功劳。在项目建设一线,还有许多像我们一样的同志。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未来还会有更多好项目落地东光,东光的未来也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