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第06版:06

孟二庄第一党支部 薪火相传83年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本报通讯员 高 箐 李冠达

黄骅市羊二庄镇孟二庄村,村党支部旁,是一排土坯平房。走进去,一群人在红色展牌前,或驻足凝望,或低声私语。随着解说员的讲述,几十年前那段战火纷飞的红色记忆愈发清晰、难忘。

83年前,一群仁人志士相聚在这里,建立红色组织,点燃革命星火。这里,就是位于羊二庄镇的孟二庄第一党支部旧址。

第一党支部的诞生

1938年10月,刚建立不久的冀鲁边特别区委派赵瑾生来到新海县(今黄骅市),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很快,在他的介绍下,韩道仁、辛曰让、杨洪才等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几位进步青年的思想在这里碰撞、闪光,建立了新海县第一个党支部——孟二庄党支部。

建立之初,党支部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时在孟二庄小学,大部分时间则在堡垒户家中。后来,由于家庭原因,辛曰让不再担任党支部书记,年仅17岁的韩道仁成为第二任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党员。由于当时党的力量还很薄弱,党支部只能秘密工作。为此,韩道仁就以孟二庄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秘密开办了多期农民夜校和新文字研究会,对青年农民和知识分子进行抗日宣传和启蒙教育。并在县工委的帮助下,组建了新海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其他党支部成员也在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中积极宣传,不断吸纳成员加入。

除了发展党员,党支部的另一项任务就是侦察敌情和传递文件、情报等工作。当时,在羊二庄据点里,有一个日本翻译官和一个汉奸,他们为虎作伥,干尽了坏事,老百姓早已对他们恨之入骨。孟二庄党支部安排人员,秘密地杀掉了他们。

星星之火可燎原

1946年春天,黄骅县开展“双减”“双反”的农民翻身运动,翻身后的贫雇农分得了土地、房屋、牲口等。不久,一些运动中被斗的地主组织成立了“还乡团”,对百姓进行凶恶的反攻倒算,孟二庄惨案就是这个时期发生的。惨案造成3名民兵牺牲,多人负伤,孟二庄党支部也受到了重创。

当时的村干部碰头会上,很多人都泄了气,甚至有人提出了解散党支部的想法。第四任党支部书记杜向明听了这些话,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告诉大家:“艰难的抗战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咱们哪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最终,在党支部成员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救治伤员,安葬了烈士,大家的心再次凝聚在一起。

当时,很多村的民兵组织都解散了,只有孟二庄村的民兵连还在坚持,不仅维护了村里的治安环境,也为后来的参军运动打下了基础。孟二庄也成为当时党组织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

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人加入了党组织。孟二庄党支部也由初建时的5名党员逐步发展到十几名、二十几名、三十几名……犹如一颗革命的火种,在黄骅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起来。据史料记载,黄骅县委1948年9月统计,全县党支部已发展到314个,共产党员总数达5222名。

不忘初心 薪火传承

如今的羊二庄镇孟二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火种持续释放着光和热。

42岁的辛昌学已经连续3届担任孟二庄村党支部书记,他熟知第一党支部的革命故事,讲起来如数家珍。“现在,村里党员已发展到42名,大家定期开展组织生活,还进行党员先锋星评选。”辛昌学说,在村庄建设、为民服务、慰问帮扶等工作中,党员们都走在前、作表率,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传承革命精神。

王广霞是村里建档立卡的困难户,他和儿子因智力障碍,家中缺乏经济来源。多年来,为了让王广霞爷儿俩的日子能够过得舒心,村党支部可是没少想办法——低保政策补助让他家有了基本的经济收入;党员们经常带着米面油等去家里慰问,帮助他解决生活里的困难……这两年,王广霞爷儿俩也搬进了新瓦房。

这几年,村里安装了路灯、硬化了地面、改革了公厕、畅通了排水……实现了“垃圾不落地”,村容村貌越变越好。孟二庄党支部的革命精神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初心也在为民服务中熠熠生辉。

2021-12-28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本报通讯员 高 箐 李冠达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4960.html 1 孟二庄第一党支部 薪火相传83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