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来了,疾病也最爱在此时扎堆。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那么,冬至过后应该怎样进补,怎样锻炼,又有哪些禁忌呢?记者采访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保健中心专家。
进补
多吃“土菜”多睡觉
冬至日,随着一顿羊肉萝卜馅饺子上桌,杨平和丈夫开启了他们最冷时节的养生生活。每年冬季,尤其是冬至过后,杨平买的最多的菜就是白萝卜、胡萝卜、白菜、莲藕等。“这些东西根都长在地底下,接地气。”杨平说,根埋在土里的菜既便宜又有营养价值,冬天就应该多吃“土菜”。
67岁的杨平比较注重养生,冬天吃什么进补,夏天吃什么败火,春天怎样调理,秋天如何按摩,她都略懂一二。在她的带动下,老伴儿也成了养生“专家”。这不,一进冬至,原本每天6时就起床的他,改成了6时30分起床。“其实也睡不着了,就是多赖会儿床,眯瞪一会儿或看看手机啥的。”在他看来,冬至过后,一定要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活动,以免伤到阳气。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保健中心主任赵辉说,从中医角度来讲,冬天阳气收敛,万物收藏,万物精华都归于根部种子。脾胃属土,吃地下长的东西,可以健脾胃养心脏。现代人普遍中气不足,多吃埋在土里的蔬菜,最能补益中气。
对于冬至后的睡眠问题,赵辉提醒,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人体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尤其是在冬至时节,要保护精气,早睡晚起,以太阳出来再起床为宜,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揉揉胳膊和腿脚。“晚起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很难做到,但一定要早睡、别熬夜。”
锻炼 把握时间和强度
33岁的王彬是名健走爱好者,每天要和队友徒步最少5公里。进入冬季后,每天6时起床的节奏,让他有些慌乱。“一方面是天太黑,感觉特别困,总是起不来,另一方面感觉走多了心脏有些不舒服。”王彬说。
因为前不久查出有颈动脉斑块,加上最近血压有点高,王彬决定暂时停止健走。对于王彬的这一情况,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韩文忠认为,冬至时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切忌早起锻炼。“寒冷会刺激血管,从而产生炎症,而炎症会破坏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使得斑块得以生长。而斑块脱落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严重的发生心梗、脑梗。”
冬季尤其是冬至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究竟能不能锻炼?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可以锻炼,但要把握好时间和强度,做错了反而会伤身!首先是要把握运动时间,选择温度高、有阳光的时段健身,这样更容易活动开,避免身体损害。早晨运动一定不要太早,尽量在太阳出来以后进行,上班族可以选择午后或晚上健身跑步。
冬季运动要把握运动强度,不适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运动的原则是运动之后特别舒服,心情愉快就可以了。“很多人一到冬天特别懒得动,这也不行,得强迫自己适度活动,因为适度接受寒冷的刺激是非常必要的。”赵辉说,老年朋友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动静结合的运动。年轻人则可以慢跑,或进行适当强度的健身训练。
禁忌 勿乱补勿久坐
最近,市民贾桂丽全家陷入“生病”危机。先是两个孩子上嗓子发烧咳嗽,后是孩子爸肠胃不舒服,这几天她又长了口疮。“这一阵,家里不是羊肉就是牛肉,各种滋补的营养品。”贾桂丽说,老人主张冬季进补,所以总会买些相应的肉类和果蔬。
“冬至后需要进补,但切忌不能乱补。”赵辉说。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要认真分析,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用再多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季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另外,冬至后还应忌久坐不动,忌情绪起落。冬季早起锻炼不好,但也不能久坐不动。久坐不动容易患颈椎、腰椎方面的疾病,同时对心脑血管也不好。“即使在寒冬,也应坚持运动锻炼,遇晴好天气多到户外运动,雨雪天气同样可以在室内做健身操、慢跑、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赵辉说,“冬至后,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更是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