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杰
不进审计一线,不知道审计人“功夫”了得。张策是一名“90后”,通过遴选考入市审计局工作5年,已担任审计组长,主审10余次。他主审的项目多次获得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累计为国家增收节支两亿多元,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40余项,向市纪委移送问题线索10余件。
张策只是市审计局优秀干部中的一员。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审计局人员多、队伍强,尤其是年轻人多。通过教育培训、评比晾晒等多种方式,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拉练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审计铁军,护航发展之路。
素质提升,离不开学习。市审计局建设了以“一廊一室一屋”(党史长廊、党员活动室、文化书屋)为主阵地的党建活动新场所,配套部署党建工作综合信息平台,将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都纳入参加“理论自习室”的学习范围,同时配置了500余册理论书籍和辅导读物,要求每名机关干部每月至少进行8小时的自学自修。各党支部以此为依托,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讲党课、诵读会、心得交流等特色学习教育交流活动。“学习加快了我们的成长。”如今,“90后”的朱佳璇已能独当一面,成为整改监督和内部审计管理科的负责人。她和科里唯一的一名科员,指导和推动了全市3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2021年,在对6家市直部门(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市审计局首次探索“一事一授权”的审计方式,通过民主推荐选举产生审计组长,打破科室界限,按照年龄、专业优化整合审计力量。参与的审计人员中“80后”占比95%,审计组长平均年龄36岁。审计队伍中有的是第一次担任组长,有的第一次担任主审,还有的审计新兵是第一次参加审计,困难和挑战不言而喻。但他们团结协作,不仅成功破解被审计单位不理解、不配合的僵局,顺利推动审计项目,赢得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和赞誉,还提炼出“听、看、谈”三步前期调查法和“七步”审计工作法,圆满完成了审计任务。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