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吸收借鉴了我国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思想,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竭源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治理经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民惟邦本”是古代国家治理的法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充分体现了他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思考、继承与发展,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览全局,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古代法家认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系统论述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将他们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这不仅丰富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宝贵方略,也开创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解现代治理难题的崭新局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渗透在人民群众血液和灵魂中的基因,它深植于历史和人民,潜移默化地推动和巩固着社会价值和道德伦理的维续,并为我们提供丰厚的土壤和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让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刻认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承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智慧,“文化自信”破茧而出,极大地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始终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能在数千年的磨难中生生不息、根深叶茂、未曾断流,没有之一。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传承弘扬好广博高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丰厚智慧力量,并积极运用到理论探索和实践进程中去,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理念,把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结合新时代的诉求实现了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中华民族不断攻坚克难的崭新精神旗帜,是引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认真领会、深刻理解,从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启迪智慧,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博大、感受崭新时代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时刻保持对中华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征程中展现中国精神、迸发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