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0日
第07版:07

做接地气的基层干部

于 佳

“时代变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基层干部根植于农村,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做一名接地气的基层干部,弯下身子、融入基层,在与群众交流融合中不断推进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才能成为群众需要的好干部。

基层干部要有朴素情。当前,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偶有发生,基层老百姓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的现象依然存在。作为基层干部,须善做农村工作,对群众怀有朴素可亲之情。遇到农民,要自自然然地握住那双长满厚茧、沾满泥土的双手;遇到上访者,要换位思考、以心交心,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朋友,公开公正地解决群众诉求。以“基层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群众高兴不高兴”为依据,全心全意办好百姓的每一件小事。切不能遇难事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与群众的感情渐行渐远,而是甘当小学生,常怀公仆心,对于老百姓的烦心事、挠头事,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基层群众的知心人。

基层干部要讲朴实话。有的干部不会讲“土话”,不是不具备讲“土话”的能力,而是一方面主观上不想讲,另一方面不知道群众爱听什么话,说到底是对“为人民服务”仅止于口头,未源于心头。近年来,从“打铁必须自身硬”到“老虎苍蝇一起打”,从“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既通俗又深刻的重要思想论断,为我们说群众的“土话”树立了典范。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干部不妨多一些乡音,入乡随俗,讲符合实际的话、办符合实际的事,把“大话”“空话”“官话”变成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土”话。以民为师,为群众说话,学会换位思考,让群众从方言土语中感受党和国家的温暖,带着感情、激情、热情做为民服务的好公仆,从而赢取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基层干部要带“泥土味”。“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当官为政没有架子,身上带有泥土味,才能和百姓打成一片。只有和农民一起赤脚下田、与百姓一起扛锄平地,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田野,才能做基层群众的知心人;只有与群众一起忙活在田间地头,一起坐在炕沿拉家常,才能真实掌握基层情况,真切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必须怀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爱民之心,把群众当亲人,认真聆听来自基层老百姓的声音,接通“土气”,方能充足“底气”。

基层干部只有以“土”的气质,走到群众中间,用接地气的言语和行动走进群众心里,才能为基层工作凝聚人气,为党的事业厚积底气。

(作者单位:南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1-10 于 佳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6190.html 1 做接地气的基层干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