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北京、最繁华的CBD附近、居民满意度非常高。
缀上这样3个关键词的小区,物业收费竟然比三线城市的普通住宅还低,每个月每平方米只需要0.43元,只有全国平均值的1/5,你敢信?
三线城市住宅每个月每平方米近2元的物业收入,物业公司还恨不得天天“哭穷”,这个在北京名为劲松北里的小区,有着与其房价极不“配套”的物业费,物业公司不仅赚到了钱,居民满意度还相当高。
乍一听,确实难以置信。
按照常理,20万平方米的小区,仅是清洁工就需要大概20名,每月的工资支出起码需要6万元,这个“老破小”处处需要改造,投入动辄数千万元。
但收入呢?一套50平方米的单元房,一个月只交21.5元物业费,一年258元。除了物业费的收入,至多再加上一些停车费、一些闲置空间改造后的商业租金,怎么算也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算盘一打,这是个苦干10年才可能回本的生意,即使咬牙干了,又能有多大发展前途?
一家名为愿景的公司给出了答案。
招募了小区内喜欢捡纸壳、捡矿泉水瓶的老人,在“包干”可回收废品的同时也“包干”卫生,一人发件“社区清洁志愿者”的工作服,搭了专门放废品的小棚子,每人每月除了500元津贴外还肩负指导居民垃圾分类的使命。卫生问题就这样解决了;退休大爷红袖箍一戴,乱停乱放的车辆分分钟摆平,停车费也能分文不差,每个月发点辛苦费,停车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小区树木换成果树,居民自行认养,维护树木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老人锻炼了身体,互动多了,小区店面的生意也都火了。
听到这里,是不是豁然开朗?
人往往会被所见、所闻、所感的经验塑造,当情况发生变化,人们还和从前一样反应、应对,这个惯性就是“墙”。而这个例子中的公司通过解决别人的问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成本下来了,受益的人多了,4角3分钱的物业费干出了6%的收益率,还看到了新蓝海。
如今,愿景在全国签约管理的老旧小区已有2.1亿平方米,预计服务700万人,当公司的服务把这700万人变成粉丝,未来零售、养老、房产销售和租赁等机会,也有了更多可能。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企业不能仅仅从纯粹的商业逻辑里认知自身,还要把自己的生存放入到社会的全局利益中,这才是一家好公司的新样子。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所有让你成为现在的你,经历过的事、人际关系、甚至成就,都是“墙”,当身处困惑之中,需要的就是拆掉“思维里的墙”。
东塑集团创始人于桂亭在接手颐和庄园项目的时候,所有人看着眼前的大坑都摇头叹气“光填平这个坑得花多少钱,成本太高了。”但于桂亭却眼前一亮,把坑挖成湖打造了沧州首个高档住宅水景名盘;面对国外同行步步紧逼、国内技术难以突破的“高温与品质”卡点,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焕一打破思维定式,以外行人的视角从结果倒推,成为全球第四家、国内首家能够生产中性硼硅玻璃管的厂家,在抗疫大考中保障了疫苗瓶的自主知识产权;曾几何时,国内数控机床的核心设备都是从发达国家进口的落后设备,对方在卖给中国买家核心产品时总是“留一手”,国内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始终与国外有着30年的差距。华北(沧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王钦若转换思维,从“算法”上进行突破,终于研究出具有“沧州芯”的五轴数控机床,这是中国首台具有全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五轴数控机床,技术上弯道超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步跨越30年。
他们做的都是在全局视角下重新认知自己,从而拆掉思维里的墙。
困境中,只有跳出固有思维,才能找到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