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放假了,我刚好给他们准备教学材料。”昨天,任丘二街小学的保安赵孟辉正在整理做泥塑用的泥巴。赵孟辉除了保安的身份,他还是学校泥塑社团兴趣班的老师。放假前,每周四放学后,他都会教孩子们做泥塑。他技艺娴熟,平易近人,学生们都喜欢上他的课。
赵孟辉是20年前接触到泥塑的。一块泥巴经过手艺人的捏、压、揉、搓,活脱脱变了样。在赵孟辉眼中,这实在太有意思了。可那时,赵孟辉是一名货车司机,每日颠簸疲惫,根本无暇顾及泥塑这种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尽管他十分喜爱。
两年前,赵孟辉来到任丘二街小学当上了保安。时间宽松了,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拾起心心念念的泥巴,没事儿就对着泥巴研究。由于爱好泥塑,晚上没事儿的时候,他就爱鼓捣泥巴,慢慢地琢磨出了不少泥塑技法。一天,前任校长汪增玉发现了赵孟辉的爱好,专门为他买了刻刀。有了学校的支持,赵孟辉“玩”得更带劲儿了。从水果、蛋糕,到后期的动物、人物形象,一块泥巴在赵孟辉手中,变得形态各异。
现在,赵孟辉又研究出不少泥塑制作的技法,泥巴在赵孟辉手里也出奇地“听话”。“泥塑必须要用胶泥,普通泥巴是不行的。而且为了防止它开裂,不能直接暴晒,要在阴暗地方晾干,一旦有了开裂,还要再修补,过程要十分精心。”赵孟辉最得意的作品是他制作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想把人物形象捏得惟妙惟肖,雕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个复杂的泥塑作品,要一个多月才能做成成品,简单的也要一周才能完成。
看赵孟辉的泥塑作品像模像样,汪增玉主动找到赵孟辉商量:“在学校开个泥塑社团,让学生们跟你一起学‘手艺’,既动手动脑,又传承文化,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已经50岁的赵孟辉起初没有答应,他生怕自己做不好。可在汪增玉的一再鼓励下,泥塑社团如期开班了。新任校长张云良上任后,也大力支持他。
如今,泥塑社团里有40个孩子,赵孟辉的身份也从保安转变到老师。“我没想过还能当老师,而且我都这把年纪了,校长能信任我,我真是很感动。”赵孟辉格外珍惜当老师的工作,看到孩子们做出一个个优秀的泥塑作品,他比谁都高兴。除了每周四为学生们授课外,赵孟辉还要和张云良一起外出挖胶泥。现在天气变凉,合适的胶泥并不好找,可赵孟辉却不怕辛苦。
两年来,赵孟辉一直义务授课,他乐此不疲地找泥、教学。从课堂上,他找到了儿时的快乐。“玩泥巴就是孩子的天性,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从玩中找到乐趣。与此同时,还能将老手艺传承和发扬下去,我觉得很有意义了。”赵孟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