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10多年,我做过大大小小十多艘船模,唯独这一艘一直是我的心头好。看见它,我就能想起年轻的时候……”近日,家住黄骅市南排河镇东高头村的张金海指着一艘高1.71米、长1.54米的巨型船模说。这艘老木船就陈列在张金海家客厅的显眼位置。光滑的船身、精致的船帆……船上该有的东西,样样不少,大小也是完全按照真船等比例缩微而成。
张金海今年74岁,退休前是一名货车司机。他退休后痴迷于做船模,源于他有一段难以割舍的大海情。尽管已经过去近50年了,但回忆起年轻时出海捕鱼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小时候,村里长辈基本都是靠跑船为生。张金海19岁时便成为一名船员,跟着长辈们一起出海打渔。“我记得第一次出海时,晕得十分厉害,好几天没有缓过劲儿来。”海上生活十分艰苦,很多人基本上以船为家。凭借着一股韧劲,张金海克服了晕船的困难,并在第五个年头当上船长。那时,他指挥的渔船几乎每次出海都能满载而归。当时造船工艺并不发达,渔船普遍是木头做的。从那时起,他就对木船有特殊的感情。
26岁时,张金海转型成了一名货车司机,这一干就是30多年。而这期间,他始终忘不了对渔船的特殊情感。他发现,之前的木船渐渐被更加结实耐用的铁皮船取代了。想着老一辈曾经靠木船出海养家糊口,同时也担心木船被人们淡忘,他便萌生了制作木船船模的想法。为此,他专门学习做木工。
退休后,有了更多闲暇时间的张金海可以专心制作船模,并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船模在造型上讲究精美、细致,既要将各个部件拼接在一起,还要体现出古船的特征,这不仅考验手上的技艺,更考验制作者对古船的了解和熟悉。
“在渔船上干了六七年活,它里面的每一项构造都在我心里装着。”张金海制作船模没有图纸,全靠记忆。制作一个船模的零部件要有几百个,舱、帆、舵、锚……各种部件和构造均按照大船样式的比例缩小制成。通常情况下,张金海制作一个船模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随着制作技艺的不断提高,张金海制作的船模也是一个比一个精致,甚至还吸引来了许多顾客争相购买。价格最高的一个船模卖出了1.3万元。
几年前,张金海开始复刻自己年轻时出海打渔的那条船。为此,他几乎将所有闲暇时间全部投入出去。做龙骨,拼接两侧船身、驾驶舱、桅杆、船上甲板、护栏、收锚装置等。他制作的船模,不仅外形上栩栩如生,内部结构也与真船相同。无论是船舱的开启、锚定的收放,还是风帆的升降,船舱盖子的闭合,每一个部件都是按照实际比例精细制作,且均能单独操作,简直就是一艘木桅渔船的缩小版。
最终,历时将近8个月,这艘船模终于完工,张金海也完成了一直以来的夙愿。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昔日的“老伙计”始终留在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