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5日
第04版:04

力量在党旗下凝聚

(上接第一版)

在机关,开展“党旗进项目、进工地”活动,组织动员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站在城市品质提升、容貌提级和创城工作最前沿,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开展“文明创城有我行”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名市直机关党员志愿者分批分组全年在早高峰期的城区主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指挥志愿服务。开展“学党史·颂党恩·铸党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党史宣传、环境整治、文明实践、业务帮办、扶危济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等八大志愿服务专项行动,谋划民生实事项目220多个,帮助老百姓解决实事1600余件。开展“清风行动”廉政教育,组织市直机关2023名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承诺宣誓,组织3537名党员干部观看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以案说德教育59场次,举办“清风课堂”,开展党纪党规测试320多场次。

在国企,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622个国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8.6%,优秀率达到82%。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做到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相促进,沧州公交集团党委开展“集中汇民意、开门评公交”活动,共受理各渠道有效信息8934项,其中表扬感谢4893项,公司对市民提出的82项建议立即整改。金控公司启动“助企融资、为企赋能”企业帮扶活动,实现企业需求和金融供给的“无缝对接”,与2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意向金额约1.5亿元。

在学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了书记上党课、上思政课活动,组建讲师团深入学校开展全会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

在“两新”组织,开展三轮摸底排查和覆盖攻坚行动,并进行两轮县级交叉检查,完成部分党组织升格或重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出市级以上开发区和10人以上非公企业5396家,10人以下非公企业876家,社会组织1193个;完成市社会组织党委下属社会组织属地化管理工作,全市290个社会组织归口乡镇(社区)大党委管理,重新组建党支部69个,重新选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25名。优先发展“两新”组织出资人(负责人)入党,并兼任党组织书记,全市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与出资人(负责人)一人兼929人,占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总数的40.93%。

在公立医院,开展“亮身份、上一线、当先锋”活动,全市卫健系统参加一线疫情防控党支部68个,党员612人,设立临时党支部3个,成立党员突击队7个,设置党员先锋岗22个。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下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培育特色品牌,激发党建活力

强本固基壮筋骨,守正创新添活力。

一年来,市委坚持党建工作统领,创新举措,突出特色,久久为功,凝心聚力打造基层党建系列品牌,为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办高质量发展大讲堂。把“高质量发展大讲堂”作为“干部大培训、素质大提升”的新引擎,采取线下授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邀请全国和省级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全年共举办四讲,主题分别为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学习党史增强政治能力、提升组织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全市共有8698名党员干部参加培训。

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16位县(市、区)党委书记和市直各系统党工委书记奔走在党建项目一线,领办重点突破项目39个、自主创新项目48个。这些项目又催生全市191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办的各类基层党建项目855个,总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落地见效的先进典型做法,有力推动了全市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实施“党建+”工程。市委出台《关于全面实施“党建+”工程的意见》,把党的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把党建工作与重点工作、作风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环保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为推动“党建+”工程取得实效,实施“党建+”创新示范项目,各县(市、区)党委书记、市直党(工)委书记自主申报“党建+”创新示范项目42个。

发挥“兵支书”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全市5659个村有兵支书1046人,“兵委员”3268人,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独特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力量支撑。先后涌现出河间市“大校村官”石炳启、肃宁县西泊庄村党支部书记任树军等全国先进典型。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以农村“两委”干部、科技带头人、种养大户和乡镇技术管理人员为主,经村、乡、县逐级推荐把关,市委组织部审核确定,参加由沧州电大统一组织的入学水平测试。2020年以来,招收大专学员2991人、中专学员2682人,实现了全市农村全覆盖,并向全省推广。

打造“红色物业”和“红色业委会”。在全省率先出台《全面加强“红色物业”建设进一步深化“369”模式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以及8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党建引领业主委员会建设的通知(试行)》。指导运河区开展“红色物业”项目,运河区6个街道73个社区均建立了红色物委会,解决物业问题48个,破解一系列物业管理难题。新华区生活小区(片区)218个,已成立业委会172个,打造“红色业委会”144个,占比83.7%。172个业委会主任中,党员94人,占比54.7%。

设立非公党建直通车。市委两新工委在市县两级设置“两办”融合共建、“两员”合一共管、服务项目共推、上通下联等7项党建直通车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党企恳谈会、亲清面对面、直通车大讲堂、惠企政策对话会等方式,收集企业家党建工作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党建及经营难题3500余件。高标准建设全省第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两新”组织党建学院,联合市党建直通车开展“直通车大讲堂”3场,联合市工商联、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开展专题讲座12场次,已陆续承办了省、市、县各级培训班20余期,累计培训两新组织“三支队伍”1800余人。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一项项喜人的成就,凸显着全市基层党建取得的成绩。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不懈奋斗。

2022-01-1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6665.html 1 力量在党旗下凝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