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齐斐斐 张军 徐倩)“村上十几年前就建起了农家书屋,这两年又充实了不少书,我们这些老人,每天都可以来这里读书看报,很幸福啊!”新华区小赵庄乡西村社区75岁的老党员宋文秀,笑呵呵地道出了这些年农家书屋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宋文秀是老支书,这些年村上的发展变化他都有深刻体会。现在年过七旬,每天在农家书屋看报纸杂志,抄录党的方针政策、重大事件,每周都要给村上党员们学习宣讲。
王清松是西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对书屋的管理很认真。王清松说,自2017年以来,书屋从原来的几十平方米扩建到现在的200多平方米,图书2000余册,涉及科技、经济、家庭生活等十几个方面。村民们随借随还,还可以和新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这两年,村干部和党员们定期组织活动,以“学习治国理政”为主题,大家在一起交流学习,传达党的声音。另外,农家书屋也是孩子们读书学习的好场所,每到周末,这里就会聚集几十个孩子。2021年,村上还邀请了樊登读书会等组织团体,和这里的家长孩子们一起读书、一同交流,大家收获颇丰。
近几年,新华区持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农家书屋提档升级。重点建设的小赵庄乡20个行政村已经实现全覆盖,2021年为每个村补充更新图书1728册。
来到北赵家坟村农家书屋,窗明几净,书香徐徐。村主任孙国旺正和村民孙希森、孙文通等讨论春节要举办的读书活动。去年他们开展了“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累计80余人参加了阅读活动。
自去年以来,小赵庄乡各村农家书屋以数字化建设为契机,改进书屋服务模式。将顾官屯、西村、北赵家坟、徐官屯村农家书屋设为数字化管理试点,运用“互联网+书屋”方法,实现了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和日常管理的技术化,提升了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快捷、更方便,全方位、全时限的数字阅读服务。他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挖掘书屋潜在价值,农家书屋成了村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让大家对党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激发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勇气和激情,为进一步改善村风民风、助力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