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2日
第3R版:

非遗传承人赵强

制作寅虎像 虎年庆新春

本报记者 孙 杰 本报通讯员 刘巨雷

赵强的铜塑錾刻作品很受欢迎

今年49岁的赵强,是肃宁县师素镇北答村人,擅长制作手工錾刻铜像。赵强家世代制作錾刻铜像,到他这一代已经延续四代。2018年,赵强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寅虎铜像为虎年添彩

在北答村一间工坊里,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嗒”声音。49岁的赵强聚精会神地敲打着一件“寅虎铜像”,准备为虎年添福添彩。

赵强身边,妻子武津相忙着给錾刻完的铜像做打磨抛光处理。从结婚过门的第二天,她就接触上这个行当。“今年是虎年,老虎被古人称为百兽之王,一直被当作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为人们所敬畏。因此,客户定制的与虎有关联的铜像很多。”武津相介绍到。

他们制作出的小老虎神态各异,有的威风凛凛,有的憨态可掬,夺人眼球。不管是眉眼还是胡须,每处细节都打磨得栩栩如生,惹人喜爱。“寅虎贺岁”“虎虎生威”“福虎生风”……赵强给每一个精心制作的小虎配上独具特色的名字。

30年传承老手艺

赵强的父亲赵国建,今年76岁了,早年跟随长辈学会了这门手艺。生产队时期,大队部请他牵头搞副业,作为村里的一项收入。后来改革开放,老赵干劲儿更足了,东奔西跑联系业务,然后在家里搞加工,叮叮当当,敲敲打打。

受父亲和祖父的影响,赵强从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家里人学习铜像錾刻,这一干就是30来年。“小时候,看我父亲敲敲打打,几天工夫,一件栩栩如生的铜像就做出来了,有动物、有佛像,拿出去就能换回钱来。可真正学起来,我才知道并不容易。”赵强说,铜像錾刻工艺是一种复杂的传统手工技艺,从选料、备料、构图、塑形、模具、粘固到錾刻、打磨等十几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錾刻技艺没有系统教材和专著,也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和有计划的人才培养,再加上手工艺主要靠实践。赵强就边干边学,不断积累经验。他经常跑到北京故宫、颐和园及各地博物馆观察大师们的作品,回来后就反复揣摩练习。有一次,赵强在制作佛像时犯了难,因为佛像面部刻画要求极高。他亲自请来北京珐琅厂的老师傅做指导。“有些技术活,就像一层窗户纸,多亏师傅帮我这一下,我才能看破。”赵强笑着说。

作品远销海外

早些年,父子俩注册了华艺工艺美术公司,承接的品类除了铜狮子、铜麒麟、各类佛像,还有独角兽、千手观音、童子骑牛等几十个品种。大到几米高的铜狮、麒麟,小到巴掌大小的各种摆件,做的得心应手,形象逼真。北京亚运村、北辰广场等多个景区摆放着他们的铜像作品。

后来,随着技艺的提升,主动找赵强定制铜像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他开办了自己的工艺制作公司,还与北京外贸公司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们就接到了不少制作寅虎铜像以及十二生肖的订单。前一阵子每天都忙到很晚,好在春节前都完成了。”赵强说,制作一个虎头头像最少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现在,这些铜像已被送到各地客户手中,甚至远销英德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02-12 本报记者 孙 杰 本报通讯员 刘巨雷 非遗传承人赵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8948.html 1 制作寅虎像 虎年庆新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