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封鸡毛信》讲的是抗日小英雄海娃利用他的聪明机智,与日本侵略军斗智斗勇,最终将一封非常重要的情报送达八路军手中的故事。在吴桥县何庄乡前尚村,就有这样一位老人,12岁加入儿童团,为八路军传递情报;14岁参军,曾任华东野战军三野副排长。他,就是89岁的尚元起。
1948年,因在淮海战役中负伤,尚元起回到家乡,在宁津县道口区杨头乡任职多年。后来担任人民调解员,多次荣获省市表彰。而当年硝烟弥漫下的战争往事,老人却很少再提起。
近日,记者来到前尚村,聆听尚元起的故事。
送情报的抗日儿童团员
抗日战争时期,何庄乡是革命老区,而前尚村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抗战堡垒村。
“我十来岁那年,村里来了八路军。他们造福老百姓。我也想加入队伍,成为一名光荣战士。”尚元起说。
八路军看他很机灵,便介绍他加入儿童团,为八路军传送情报。
尚元起记得,他去送鸡毛信,临行前都会把黑锅底上的灰抹到脸上,然后装作放牛娃,把情报信送到八路军的联络点。
情况紧急时,夜里也需要送情报。路过过满是坟头的地方,也蹚过湍急的河流,经过无数次的锻炼后,他增添了几分胆量和自信。
12岁那年,尚元起正式成为一名儿童团员。
“为了对付日本侵略者,当时每个村的进村路上,都有一棵‘消息树’,它是传递情报的信号。八路军教我摇动消息树。当鬼子从北边来,就把树往南边推倒;如果从东边过来了,就把树往西推倒。”尚元起说。
冲锋陷阵的战斗通讯兵
18岁那年,尚元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送鸡毛信到参加多次小规模战斗,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通讯员。每遇险境都能沉着应对,化险为夷。
“在炮声隆隆、硝烟滚滚的阵地上,我每天背着电码箱在枪林弹雨中穿行,紧张地收发电报。”尚元起说,一次战斗中,阵地上炮火连天,只看见火光和浓烟,他争分夺秒地爬上树去架设线路。他知道,每一分一秒都关系着大家的生命。
至今,他还记得那本密码本的模样。
“在解放战争中,三野与四野实力最强,同时编制也是最大的,三野前身是华东野战军,在此之前,华东野战军席卷山东,威震东南,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创下以少胜多经典之战,而且还是指挥大兵团作战。我有幸被编入三野的队伍中。然而不幸的是,一次冲锋,我的腿被敌人的流弹碎片打中,被转到后方医院。至今我的大腿里还留着当年的弹片。”
热心调解矛盾的帮大哥
负伤后,尚元起回到家乡,深藏功与名。1949年至1962年,他任宁津县道口区杨头乡乡长、虎皮张乡党委书记等职。后来组织打算调任他到其他地方任职,他婉言谢绝了,决定回家务农。
回到老家,除了种地,尚元起没闲着。邻里纠纷、夫妻吵架,他主动上前调解。
墙上的奖状,来自各级政府,每一张都是他担任调解员期间获得的。
几天前,吴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来慰问尚元起,工作人员俯在他耳边说:“谢谢您老人家,因为您们的浴血奋战,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他微弱地说:“经历了枪林弹雨,看到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就没有什么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