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齐桥镇太平庄村的毛长林是位摄影爱好者,他喜欢拍一些农村题材的照片,并多次在各地举办的摄影展上获得了奖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毛长林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他经常自己制作设备,完成照片的后期制作。
毛长林今年73岁了。1971年,他因为文笔好,被调到公社广播站负责宣传工作。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摄影,不仅摄影技术进步飞快,还屡出奇招完成摄影任务。
前一段时间,毛长林想把自己年轻时拍摄的老照片底片制作成电子版,存在电脑上。家里有台扫描仪,他就用扫描仪扫描,但和他预想的效果相差很大,底片扫描非常慢,一张底片就要扫个10来分钟,这可愁坏了他。
“照这个速度,那得传到什么时候?上百张底片,怎么才能快点变成电子版?”那段时间,毛长林反反复复地琢磨这事。后来,还真让他给想出了办法。毛长林研究了扫描仪的原理,自己动手做了个透光摄影设备。用桶、白炽灯、两块玻璃板、透光片等材料,做了一个简易的透光设备,代替扫描仪。他将底片放在正中间留出的方框里,透过白光,底片上的图像清晰可见。
毛长林用相机对显现的图片拍摄,效果非常理想。“用这个自制的‘扫描仪’,10分钟可以拍好几张了,拍好的照片,拿到照相馆打印,一点问题没有。”毛长林说,有人见他这样拍照,就问他,“你有扫描仪了,为什么还不用?”毛长林总是回复一句,“我嫌它太慢了!”
还有一件事,让毛长林非常自豪,尽管已经过去了48年,但让他至今难忘。
那是1974年,毛长林经常拍摄些新闻照片寄给报社,发表的也比较多。村干部看见后,就让他把新闻照片在各大队进行展示。可当时毛长林用的相机拍出的是6x6厘米的正方形底片,要制成8x6厘米的长方形幻灯片才可以放映,这就需要一个放大器。“买一架放大机要200多元,太贵,我就下决心自己做。”毛长林说,他在书店里花了两毛一分钱买了本《自制照相机》书,在书里他了解了放大器的原理。
托机架、撑架、支柱、影屏板等装置,毛长林都动手制作了出来,又花了5元钱买了放大机用的镜头。“最难的是放大机遮光罩,我开始用的是纸板卷的,一试用结果被灯烤糊了,真愁得我睡不好觉,一睁眼看见结婚时买的铁皮暖水瓶,我马上起来一测量,正合适。于是,就把暖壶拆了,把里面的内胆卸了底,做成了个放大器。”毛长林笑称,虽然放大器只花了不到10元钱,但因为暖壶没了,老伴还埋怨了他好久。
毛长林爱好摄影,也喜欢手做设备。他常说:“别看我现在这年纪,再有关于摄影的新事物出来,我还要学。如果有特殊需求,我还可以做个‘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