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的狮城,还在酣睡。塞纳左岸小区一户人家的灯光已经亮起。
男主人陈兴珂蹑手蹑脚穿戴整齐,轻轻关上门,驾车驶入沉沉夜色中。
街上寂寥无人、路灯熹微。想着此刻,伙伴刘仁旺也一定在路上,于是加快了速度。他们每天奔赴的都是同一方向:黄河路富强市场附近的“爱心粥屋”,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
从去年9月26日他到这里来报到,已经坚持了150多天——每天沐着星辰,雨雪风霜也阻挡不了他的脚步。
他和刘仁旺负责熬粥,所以来得最早。小米粥、玉米粥、八宝粥,每天都要熬三大锅,出五大桶。想着这些粥可以让100多名环卫工人暖暖和和地上街作业,他心里就溢满了快乐,感觉浑身都是劲儿。
当热粥咕噜咕噜地冒着泡,粥香也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时,冯金梅、张荣华、李怡侠等10余位志愿者也到了。
蒸馒头的蒸馒头,切咸菜的切咸菜,擦桌椅的擦桌椅,欢声笑语中,这些快乐的红马甲穿梭在锅碗瓢勺之间,像一团团火焰驱散着寒夜、迎接着黎明。
晨曦微露,环卫工人也陆续而来。等这些城市美容师安坐桌前、吃上热气腾腾的饭时,陈兴珂和他的伙伴们才会顾得上擦擦额头的汗,抑或喝上口热水。
忙到7点,陈兴珂和其中两三位志愿者就要先行离开了。他们大多还都上着班,有的要去送孩子上学,有的要赶着去单位工作。
陈兴珂是运河区黄河路社区的一名中医,在运河小区门口设有门诊。平时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他总是随叫随到。
前几天,小区一位老人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倒在地上,一家人顿时慌了神。正要叫救护车时,忽然想到了陈大夫。
电话打过去,两三分钟就到了。一诊断,原来老人患的是低血糖,对症处理完,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没到医院兴师动众地折腾,一家人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像这种突发状况,陈兴珂经常遇到。许多居民也都知道小区门口有个热心肠的大夫。
其实陈兴珂从小就特别乐于助人,但正式走上公益之路却是在2002年。
那一年他成为“博爱人生爱心社”的一员。参加的第一次公益活动是接送高考生,当时激动的心情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用他的话讲就是“终于找到组织了”。
从那以后,尊老敬老、捐资助学、扶贫救灾、心理咨询、社区服务、抗击疫情……只要是组织召唤,只要有时间,他总是积极参与。渐渐地,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个“个子不高、能量满满”“天天乐呵呵”“小宇宙”一样的陈兴珂。
后来,因为手机故障,所有的联系方式都丢失了,他与爱心社失去了联系。这时正好“沧州好人”王红心带着母亲来社区看病,于是介绍他加入了“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
没多久,他与“博爱人生”又恢复了联系。身处两个爱心团队的他,更忙了。许多公益活动,都能见到陈兴珂忙前忙后的身影。他也因此荣获“沧州市最美志愿者”称号。
做公益,一天、两天并不难,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个中辛苦自不必说。
就拿前段时间的那场大雪来说吧。知道会下大雪,他一夜没睡踏实,3点就起来了。一出楼宇门,狂风裹挟着雪片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刺骨地冷。地上的雪已有半尺来厚,他只得小心再小心,平时十几分钟的路走了半个多小时。
到了粥屋,他一边忙,心里一边犯嘀咕:“这么大的雪,肯定有来不了的。”正想着,刘仁旺雪人一般推门进来。刘哥家在北环,来粥屋要穿越半个城啊。不知怎的,那一刻,他的眼睛就湿润了。
不一会儿,赵永亮、冯会霞、徐新等人也都来了。有开车的,有骑电动车的,还有骑自行车的——昨天在群里报名的十几人,一个不少!
每进来一个“雪人”,大家都不由得欢呼一声,为同伴加油,也为自己加油。
那天早上,雪很大,风很冷,路很滑,但每个人都很开心。
说到这,兴珂笑了:“姐,一开始你问我20年公益路的感受,我没回答,这回你知道了吧?平时我们老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确是这样,做了好事,你心里就会充满喜悦和满足。越高兴,就越想着继续做好事。做公益,是会上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