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3月2日下午,经过了一个寒假的漫长等待,沧州市新华小学“影动天下”皮影戏社团的成员们,终于又相聚在了活动教室。大家摩拳擦掌,积极投入到即将排演的新剧目《三打白骨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
虽然社团成立不过半年,但是在指导老师王媛媛的带领下,孩子们从对皮影一无所知到亲手制作和操纵皮影人物,再到团结协作、圆满完成剧目演出,一路走来,不知不觉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
深受欢迎
半天出演13场
提起王二小,大家都不陌生。读过故事、看过电影,但不知皮影戏版的“王二小”是否会让你眼前一亮?
今年元旦前夕,在学校组织的“争章有我盼冬奥 领巾相约冰雪情”系列活动中,皮影戏社团首次公开亮相。他们创编的皮影戏《小英雄王二小》吸引了无数同学的目光。半天就演出了13场,场场爆满。
灯光亮起,洁白的幕布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相继登场,活灵活现,生动演绎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幕后,操控皮影的孩子或站或蹲、全神贯注、十指翻飞;掌控灯光的孩子双手紧握灯杆、不敢有丝毫晃动;配音的孩子声情并茂,当说到二小牺牲之时更是眼含热泪、声音哽咽。
台下的小观众不仅深深沉浸于戏中,而且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演出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围拢在幕布周围,一探究竟。
师生共研
一个动作操练上百遍
别看这部皮影戏只有10多分钟,但是排演起来却花了整整两个月。指导老师王媛媛本是一名音乐教师,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皮影戏这门传统艺术,她上网查询了大量文字和影像资料,制作了内容详尽的幻灯片,和孩子们一起了解皮影戏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观看经典的皮影戏作品。社团成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家都跃跃欲试。
等到亲手制作时,孩子们才发现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一个小小的皮影人,要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十几道工序才能最终完成。而皮子薄脆,稍有不慎就会被弄破,前功尽弃。
而要排演出一部完整的皮影戏,更涉及到幕布、灯光、人物动作、配音等多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现成的幕布和小舞台不够结实,就改良、定做;为了呈现满意的效果,一个灯光就调整了200多次;人物做不出规定动作,王媛媛就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局部固定、变换手法、加大力度……
除了每周三次社团活动,社团成员还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抓紧时间练习。即便没有指导老师在场,孩子们也会按照分工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排练起来。小舞台没做好,孩子们就在教室的玻璃上练习,为了攻克跪地、敬礼、射击等高难度动作,往往一练就是上百遍。
整部皮影戏分为10幕,展演时为了让幕间转换更顺畅,有的孩子要全程蹲在舞台后面候场,演出结束后腿麻得都站不起来。负责灯光的孩子则强忍臂膀酸痛,一动不动,以保证光源稳定。
13场演出结束后,所有人都筋疲力尽,但是看到同学们如此意犹未尽,社团成员们成就感爆棚。
自主创作
让皮影戏更贴近生活
通过查阅影像资料,王媛媛发现,皮影戏的内容大多是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孩子们对此也比较陌生。
为了激发社团成员的兴趣,王媛媛从孩子们熟知的《西游记》中选取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作为新学期的第一个排演剧目。
与此同时,她还想将皮影制作延伸到低年级,让孩子们用硬纸板和双头钉进行皮影创作,亲身感受皮影的魅力。
未来,她计划将家乡文化、抗疫英雄、校园生活等题材,纳入皮影戏创作之中,编排出更多贴近现实生活的剧目,用皮影戏讲述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让这一传统文化技艺走进孩子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