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祁凌霄)千余年来,大运河这一南北水运交通的大动脉,融汇了四面八方的文化元素,并逐渐沉淀。大运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重要流经地沧州的文化主脉,塑造了城市面孔,流动的文化使沧州的城市表情更加生动。本期访谈,将以“深挖运河文化 绽放城市魅力”为题,探究如何深挖大运河文化,塑造城市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次访谈邀请的主讲嘉宾是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刘增祥、沧县地方文化研究者白世国。其中,刘增祥对沧州区域文化及以大运河为纽带的文化形成发展有深入研究和探索,具有立足全局的高度。白世国近年来沿大运河沧州段及其流域进行过大量民间采访,系统整理了已经或正在消失的民间故事、传说,对大运河现状和那些生动的当下,有敏锐感触。
如果以河流划分,沧州这一区域先有黄河文化,后有大运河文化,两者东西贯通、南北通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交集于沧州。后者对前者传承、融合发展,影响至今。而沧州东部是大海,西部是太行山脉,一东一西,形成地理屏障却并未闭塞,使沧州悠久的文化免受重大灾害和战争的毁灭性打击,有效保护了沧州文化的完整性、连续性。如何深挖黄河、海洋等系列历史文化,将之融合到当前大运河文化这一流动的文化主脉中?黄河文化、海洋文化、大运河文化,在历史变迁中,都因当时的社会实际有增有减。在深挖中,怎样塑造文化传承和建设当下链条里的时代和区域特色?光大于沧州的《诗经》是中华文化原典之一,是世界华人认同的民族“语言”;武术、杂技是沧州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怎样才能把这些原典和特色与大运河文化水乳交融,提升当代沧州的影响力?任何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塑造和精神价值的体现,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而决定着城市文明高度,在这方面有哪些建议?生动性是文化发展的力量,创造性是文化存在的价值,大运河流经地的沧州,不乏生动和创造,如何采撷、探析、归纳、综合,使城市建设呈现勃勃生机,城市表情更加生动?
这些都将在线上访谈,欢迎读者参与互动,积极发言。
时 间:3月13日上午9点
电 话:1883378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