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丽
吴晓彬是运河区万泰家园小区的居民,也是沧州日报社的一名记者。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在社区做志愿者。每天早晨6时到岗,晚上7时多了还爬楼给居民送生活物资。这些天,这已经成为他的生活常态。一天下来,经常会累得腿打哆嗦,但他却说还能坚持,因为在他的身边,还有许多人也在默默地付出。这些人、这些事,时时感动着他。
3月17日凌晨4时许,小区居民王继军在微信群中发了一条消息:第一锅烧饼新鲜出炉了,一会儿给大伙儿送过去。早晨6时,当他把做好的烧饼和粥送到工作点时,才知道当天做核酸的时间改了:从早晨改到了下午。这时同住一个小区的吴晓彬的同事何荣芝煮了一锅茶叶蛋送来了。两人怕饭凉了,赶紧给送到了永和社区。
其实,自疫情防控以来,小区的居民就像约好了似的,抢着给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送饭。
居民张青松一家三口齐上阵,17岁的儿子张焙然在社区做志愿者,负责核酸采集的扫码工作,张青松夫妇就为负责核酸检测的这些人做饭、送饭。
鸡蛋饼、馅饼、盒子、油条……张青松夫妇每天变着花样给工作人员做饭、送饭,而这期间,张青松两次心脏不舒服,都没有停下来。
水果、饮料、牛奶、小零食……小区门口的四季蔬菜行和兴琴超市,也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送来了物品。气温骤降,居民会暖心地送上一瓶热水:天冷了,暖暖手。
“心中多了份感动。”吴晓彬说,这些天做志愿者,他吃的是百家饭,感受着众多人的关心。
疫情打乱了人们的工作节奏,万泰家园小区物业——嘉联物业也面临着这样的困难: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单位,却没有准备那么多的床和被褥。了解到物业的困难后,居民蔡妙生发动大伙捐助:谁家有闲置的床、有多余的被子,捐出来吧。消息发出后不久,不少居民送来了床和被褥,给物业工作人员临时安了个家。
蔡妙生成了物业的“编外”志愿者,每天做完核酸检测就在物业待着,有什么活就帮忙干什么。物业的电脑、打印机坏了,没关系,那是蔡妙生的专长,免费修。每次来,蔡妙生都给物业人员和志愿者带饭。她烙的大饼又厚又香,吃着热乎的大饼,吴晓彬和她开起了玩笑:“一张大饼够吃一天。”说着眼睛不由地湿润了。
不仅是蔡妙生,许多楼长都成了义务志愿者,他们帮着解决各式各样的困难:送药送菜,开锁修水龙头……
晚上9时多了,还有人加吴晓彬微信:父母住在小区的三楼,行动不便,我给他们在网上订了菜,人家只给送到小区门口,明天能麻烦你给送到楼上吗?老人的药快吃完了,明天能想办法给买点药吗?
吴晓彬回复:没问题,明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