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5日
第01版:01

看煤炭大港如何由“黑”变“绿”

新华社记者 王 民 范世辉 骆学峰

在渤海湾西岸河北与山东两省交界处,3月的河北沧州黄骅港乍暖还寒,海风阵阵。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的煤炭码头两侧分别停靠着一艘运煤船,装船机臂架“左右开弓”作业,船头的吃水标尺缓慢沉入水面。行走在港区,处处给人整洁、静谧、有序的感觉,这是绿色大港应有的气质。

向煤尘宣战

人们对煤港的传统印象就是一个字——“脏”,但在黄骅港,集控室的操作员着装如同城市写字楼白领,室外巡检维修人员的工作服、工装靴上难见煤黑;外来客人走一圈,衣服、鞋也不会被污染。可在黄骅港通航初期,也存在煤尘四散现象,职工穿白衬衫上班,下班就变成灰衬衫。

煤港可以变绿,也必须变绿!肩负能源保供任务的煤炭大港,实现“绿色化”,要依托“智能化”。接卸工序要革新,堆场扬尘要抑制……一项项技术成果从研发到应用,改变了黄骅港“灰头土脸”的旧模样。

从晋北驶来的运煤专列到达黄骅港煤炭港区后,翻、堆、取、装各作业环节实现全流程远程集控。列车被缓慢推进翻车机房,每4节车厢一组进入巨大的圆拱形装置“怀抱”时,连车厢带车轨在20秒内整体翻转近160度,煤炭被倒进地下料仓,一股强烈的细密水幕喷射而出,将煤尘消灭在萌芽状态。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三部负责人董琛介绍说,他们部门有150名职工,但偌大的翻车机房里只有三五名工人在现场维护,所有的操作、监控都在办公楼的集控室完成。

48个高大的储煤水泥筒仓密集矗立,这里的煤炭不见光、不着风,高周转率使煤炭不会积热升温,保证了安全和质量。在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保障中心的电子大屏上,3个露天堆场上每一堆煤炭的煤种、温度、堆放量都单独实时显示,当某一堆煤炭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智能洒水装置会自动喷水给煤堆降温、降尘。

多年来,公司自主研发的翻车机底层精准洒水、皮带清洗装置、曲线溜槽及新式裙板密封、堆场智能补水等全流程抑尘系统,解决了煤炭港区粉尘治理的难题,粉尘监测数据一分钟一更新,港区内外数值相差无几。

做节水文章

走在黄骅港煤炭港区,你会发现这里竟然“藏”着一座“海岸花园”:港机、灯塔、亭台楼阁、湖泊湿地相映成趣。走到湖边,抓一把鱼食抛撒出去,一群锦鲤密集游来,争相抢食。据介绍,煤炭港区“两湖三湿地”内的淡水,既不是海水淡化水,也不是市政管网水,而是港区停靠货轮里的压舱水和污水处理后的中水。

黄骅港地处盐碱滩,这里的淡水资源极其宝贵,节水、造水、巧用水、循环水是永远的课题。

(下转第三版)

2022-03-25 新华社记者 王 民 范世辉 骆学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2691.html 1 看煤炭大港如何由“黑”变“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