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6日
第02版:02

让海风肆虐的盐碱滩绿意盎然

——黄骅渔民张宝春渤海岸边20年坚持种树的故事

本报记者 康学翠 郭 彬 本报通讯员 蒋向东

3月24日傍晚,回家匆匆吃了口饭,张宝春就回到了“住所”——位于黄骅市南排河镇张巨河村古贝壳堤旁的一间平房里。植树节前,他种下了约60棵树苗,这些日子,他经常过来照看、浇水。

渤海岸边地碱水咸,长一棵树实在不易,这些小树,张宝春看得比金子都珍贵。20年来,他在这里种活了千余棵树。

今年76岁的张宝春是张巨河村人,古贝壳堤位于村南,距他家约2公里。张宝春是个渔民,年轻时,长年出海打鱼。后来岁数大了,他就“退”了下来,闲不住的他总想琢磨点事干。

张宝春祖辈就生活在这里,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这地方应该多种树。张宝春不懂太多大道理,但知道树多了环境就会好。于是,他动了栽树的念头。

他栽树的地方,在当地俗称“海挡”。早些年,因海风肆虐及雨水冲刷,“海挡”水土流失不断变窄。“海挡”上,还有省级自然保护区——黄骅古贝壳堤,种树可以固堤,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还能让残存的古贝壳堤不受海水侵蚀,一举两得。

开始,张宝春选择种柳树,找来柳树苗插上,细心看护、浇水,但柳树太爱招虫,而且这里的水质不利于柳树生长,近百棵树当季就死了大半。张宝春十分心疼,更加细心地呵护着剩余的树苗,但好景不长,这些树苗也都死了。“这里自然条件不具备,种活柳树太难了。”张宝春说。

他开始四处打听适合的树种,最后选中了苦楝树。这是一种绿化苗木,成活率高、生长周期快,而且不易招虫、好护理,最重要的是这种树耐盐碱。张宝春如获至宝,开始自己“秧”苗种植。对此,他有自己的见解:“小苗从这样的环境中长起来,对海边的环境已经适应,栽种起来成活率比较高,生长得也快。如果买外来的树苗,一般会水土不服,影响成活率。”

“海挡”东侧就是渤海湾,沿线地下水都为咸水,要保证树苗成活就要用淡水。没办法,张宝春只能每天骑车从家里驮水来浇树。这些年,驮了多少桶水,走了多少里路,他无法统计。前几年,上级部门给他配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来回驮水方便多了。

“这房子也是政府给盖的,有空调,有电褥子,环境挺好的。”张宝春说起自己的“住所”,非常满意。一年365天,除非家里有急事,他几乎都住在这里,时时刻刻守着他栽种的这些树。这两年,张宝春又增加了种植品种,除了绿化树,他还种了些桃树、杏树等果树,长势也不错。

很多人不理解张宝春,两个儿子已成家立业,本可安享晚年,为啥到海边来种树?张宝春的回答很简单:“我爱动,闲不住,种树是件好事,造福子孙后代。”确实,20年的坚持,千余棵树,让海风肆虐的盐碱滩已是绿意盎然。

2022-03-26 ——黄骅渔民张宝春渤海岸边20年坚持种树的故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2732.html 1 让海风肆虐的盐碱滩绿意盎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