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2021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考核结果的通报》,我市考核结果位列全省各设区市第一位。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水是命脉,而地下水则是关乎生态安全的“地下命脉”。作为严重缺水的沧州,在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8%、全省人均水平60%的困境下,如何在减少地下水开采的前提下,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难题?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打通水“梗阻”;用足用好长江水,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全市城乡居民结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节水护水全民行动……为了保护好、利用好地下水资源,我市多管齐下—
庄稼喝上“直饮水”
眼下,正值小麦春灌期,吴桥县铁城镇满沧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建昌却悠闲地在地边转悠。
“别误了时机,快铺上地龙,把地浇一遍。”外人看着都着急。孙建昌却不慌不忙地说:“用不着铺地龙,俺家地里埋着‘水带’,麦子早就喝上‘直饮水’了。”原来,他家地里藏着“机关”。
孙建昌所说的“水带”,是与周边输水管道连接的浅埋滴灌带。他说:“以前,俺这1400多亩大田,浇一水就得用一个多月,哪块地不盯住了就容易跑水,一年光工人工资和电费就得10多万元。现在,一个人就能盯300多亩地,肥料直接倒进施肥罐,一通电,连肥带水一块儿送到庄稼根儿上了。省水、省电又省工,这种精准灌溉新模式让俺的种粮积极性更高了!”
吴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四龙介绍说,吴桥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灌溉占全县用水量近90%。为了减少地下水开采,他们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举措。自2021年开始,以农业托管服务组织、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园区等规模经营主体为依托,重点在地下水超采区井灌小麦、玉米一年两茬的农田,推广浅埋滴灌技术。目前,全县共推广2万亩,与传统大水漫灌相比,每亩地可节水60多立方米。
农业是用水“大户”,拧紧农业“水龙头”,以水定结构、推广节水农艺成为必要之举。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加快实施“万塘千渠百河”水系连通工程。按照市级水系“大连通”、县域“小网络”、局部“微循环”的思路,加快推进河道、沟渠、坑塘互联互通,通过以河代库、以渠代库、以塘代库,进一步增加全市外调水和雨洪水储蓄利用能力,切实缓解沧州的缺水状况。
水缸“下岗”了
“瞧,这水多清亮!以前,不光喝着发涩,过不了多久,壶底就有层水垢。现在,水变甜了,日子更甜了!”青县马厂镇下马厂村邢志梅拧开水龙头,望着汩汩流出的水侃侃而谈。
而在过去,村里隔几天才放一次水,每次为了多存水,她除了把水缸接满外,家里能盛水的家伙一样都舍不得落下。“如今,家里水缸‘下岗’了,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太方便了!”邢志梅满脸幸福地说。
曾经,水对于沧州而言,是个充满苦涩的字眼。浅层水苦咸、深层水高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8%、全省人均水平的60%。面对贫乏的“水家底”,解决百姓的饮水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起来只是第一步,用足用好长江水才是目标。”为确保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我市把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作为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区全部用上长江水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通过新建、扩建地表水厂,铺设输水管线,改造村内供水管网,我市城乡生活用水已全部实现江水置换,城乡居民结束世世代代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同时,市水务部门积极与水利部黄委、省水利厅及山东省有关部门对接跑办,积极引调黄河水、上游水库水等,多渠道为农业、生态补水,减少开采地下水。
节水护水全民行动
生活中有哪些节水小妙招?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水,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走进盐山县青少年教育节水基地,墙上,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引人驻足思考。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节水意识,盐山县水务局在我市创建第一家青少年教育节水基地,为节水宣传打造了新平台。盐山县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将与县教育局联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实践活动,小手牵大手,在全县营造爱水、护水、节水的浓厚氛围。
春光明媚,东光大运河畔树吐新绿、水波潋滟。
大运河东光段全长36.98公里。为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运河沿岸环境,东光县建立“卡(提示卡)、单(通知单)、函(督办函)、令(河长令)”沟通交办机制,协调督导县乡村三级河长,强化巡查守护、认真上岗履职,及时有效处理涉河问题,并创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大运河等5条河渠作为试点,交由第三方负责开展河湖垃圾及水面漂浮物清理,加大治理保护力度。
滴水在指尖,爱水记心田。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管水从严。一方面,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抓手,协调推动农业、工业、城镇节水,规范引导各领域、各行业自觉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各环节,不断提高全社会节水水平。另一方面,持续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开展重要河湖复苏行动,推进河道清理整治,加强河道管护,实施河道补水,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