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1日
第06版:06

停课不停学 居家也精彩

—全市中小学线上教学侧记

▼心理教师王香玲正在网上授课

▲实验小学学子为家人精心准备早餐

▼上海路小学学生与母亲一起植绿、护绿。

本报记者 赵玉洁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在这草长莺飞的日子里,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暂时改变了教育模式,却难以阻挡师生们向上、向好的信心与动力。客厅变操场,卧室变学堂,利用电脑、手机,居家学习的日子依然精彩。

相约云端 网络教研不松懈

4月8日上午9时,沧州市黄河路小学五年级2班的孩子们准时端坐在书桌前,与数学老师一同走进直播课堂,徜徉于点、线和数字之间,开启了新一天线上学习生活。

课堂上,老师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及时互动连麦,确保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对当日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反馈,针对孩子们的问题,老师通过微信、钉钉等方式一对一或一对多辅导,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各学校在教导处的统筹与管理下,各年级组和教研组的老师们相约云端,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课前、课后都进行有针对性地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从抗疫一线撤下来的老师们,顾不上休息,就积极投入到网课教研之中。针对线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寻求最佳方案,逐个击破,这才有了直播课堂上精彩的师生互动。

播洒希望 德智体美共发展

“一两瓢清水,三四捧泥土,五六道暖阳,七八缕春风,九十分呵护。栽上一棵小苗,种下美好理想,让生活充满希望。”

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沧州市上海路小学的“小手拉大手 爱心护绿行”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孩子和父母一起植绿、护绿、爱绿,种一分绿意入土,植十分美好于心。

线上教学不仅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收获学科知识,而且生动有趣的音体美课程和实践活动,也让居家的日子更加多彩充实。

回民小学的孩子们变身小科学家,沉浸在神奇的实验中,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新华小学的学生们跟随着动感音乐原地踏步、小步跑、开合跳、侧点地冲拳,每日坚持运动锻炼,充满生机与活力。黄河路小学的学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向身边最美的“抗疫人”致敬。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整理鞋柜、清洗蔬菜、晾晒衣物、制作早餐等实践活动中,掌握生活技能,体味劳动的快乐。

十七中首次将音乐课程纳入线上教学中,每周两课时的音乐课成了师生欢唱的快乐时光。音乐老师和学生们在线连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把学会的歌曲演唱给大家。孩子们通过放声歌唱,宣泄了情绪,舒缓了压力,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

面对逆境 及时疏导解心结

“王老师,弟弟总是捣乱,影响我学习,我和他吵了几句,可是妈妈一味向着弟弟,把错误都归咎到我头上。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感到非常委屈,心情十分压抑,可是又不敢和爸爸妈妈说,我该怎么办?”

收到学生的求助后,沧州市第九中学心理教师王香玲首先接纳学生的情绪,然后帮她分析弟弟捣乱的原因,寻找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最终促成了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与和解。

其实,像这样的一对一线上心理辅导,对于王香玲来说,这段时间并不少见。

疫情来临,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被迫居家,他们能否排解恐慌烦躁的情绪?能否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否安心上好网课?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王香玲的脑海,让她放心不下。

为此,她录制了“面对疫情,不必惊恐”的视频,发送到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向孩子们及时传达了一个信念:无论你们身在何处,老师永远在牵挂着你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科学管理自己,逆境会成为成长的试金石。

随后,她又通过与多名学生的线上沟通以及孩子们的反馈,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设计出了覆盖初一至初三年级的系列线上心理课程。

无论是上课时,还是进行心理疏导,王香玲都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正能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悉心抚慰,循循善诱,帮助孩子们拂去心理的阴霾,拥抱生活的美好。

2022-04-11 —全市中小学线上教学侧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3938.html 1 停课不停学 居家也精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