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2日
第06版:06

烈火英雄许泽林 尘封往事今重现

本报记者 杨静然

许泽林烈士

许泽林被记特等功

媒体关于许泽林事迹的报道

年少坎坷

参军后给陆定一当警卫员

张纪岩说, 1933年,许泽林出生在献县古里庄一个雇农家庭,父亲给地主当长工,一家八口衣食拮据。无奈之下,父亲只好把两个女儿卖给了别人。许泽林的哥哥也被日本侵略者杀害。他8岁那年,母亲在贫病交迫中死去;12岁时,父亲因受冻挨饿,积劳成疾,也不幸离开了人世。无依无靠的许泽林生活无着,只得去给地主养猪。

1947年,年仅14岁的许泽林参加革命,成为献县八区区政府的一名通讯员。后来,他随区长到南京。第二年,区长奉命南下,考虑到许泽林只有15岁,随军南下困难很多,就征求他的意见:是跟着部队,还是回家?许泽林心想:离家时,家里的二姐和小弟相依为命,后来二姐死了,弟弟还年幼,身体又有病,不能没有人照顾。最终,他决定回家。可回家后不久,可怜的弟弟也病死了。从此,一家人就剩下了许泽林一个人。

1950年,17岁的许泽林报名参军,又回到了部队,被分配在河北省军区保卫部,给部长刘泽当警卫员。1952年6月,刘泽调任河北省公安总队政委,许泽林也跟随前往。他勤奋老实,积极肯干,首长很满意。为了培养他,组织上送他去学习文化。1954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总队选派许泽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给部长陆定一当警卫员。

在陆定一身边工作的日子里,部里的同志们那夜以继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如春风化雨,深深感染着许泽林。1955年10月,许泽林奉命到上海公安学院学习。1959年结业后,到上海市虹口区消防队工作。

“许泽林干一行,爱一行,在消防队爱岗敬业。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平时一有时间,就练习掮、跑、攀的硬功夫。”张纪岩说,掮扯梯是消防队员的基本功,这项技术许泽林虽能熟练操作,但他仍穿着10多公斤重的消防服,背上30多公斤重的扯梯来回奔跑、操练。别人练习一遍两遍就收操了,他跑了三遍五遍也不肯休息。有时肩膀磨破了,垫上块布,一声不吭,继续操练。

有一次,市里举办消防队员作业比赛,许泽林在掮扯梯百米赛跑中名列前茅,取得佳绩。爱人担心他的身体,劝他以后不要再这么剧烈运动了,许泽林则说:“做消防工作,要有好体质,就必须锻炼。要不,咋爬高灭火、背物救人?”

每年清明节,上海虹口消防队都会迎来一位特殊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周晓山。

1964年,上海光华印绸厂突发大火,年仅10岁的周晓山差点被火苗吞噬生命。幸运的是,他被一位消防员所救,这位叫许泽林的消防员却牺牲在了大火中。从此以后,周晓山便每年清明节都来祭奠这位救命恩人。

而一千公里以外的沧州献县,也有一个人,同样牵挂着烈士许泽林。他就是张纪岩。

今年50岁的张纪岩,是献县郭庄镇尹屯中心小学的老师,也是一位文史爱好者。近几年,他开始关注献县的红色文化,并搜集整理相关史料。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纪岩在网上看到了烈士许泽林的故事,故事里介绍他是献县人,而翻阅当地史料,对于这位烈火英雄的记载却语焉不详。几经周折,张纪岩终于搜寻到了许泽林的相关资料,并确定他的家乡就是献县郭庄镇古里庄村。

冲进大火

用生命挽救国家财产

1964年1月2日下午4时,上海市公安局消防处火警电话总机上的红灯亮了,话筒里传来急促的报警声音:“虹口区全家庵路五十一号光华印绸厂起火……”

15秒钟后,虹口消防队的消防车迅速出动,16辆泵浦车、6辆专勤车、200多名消防员,在一路警铃声中,奔向全家庵路(今临平北路)浓烟升腾处。消防队到达印绸厂时,只见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厂房的三楼和四楼已经是一片火海。

张纪岩说,许泽林当时是虹口消防队的代理班长,他和几位消防战士来到了火势最猛烈的三楼北部。

“有资料称,当时许泽林本来正在休病假,但听到火警铃响,他毅然赶往了火场。眼看大火吞噬着国家财产,许泽林焦急万分,和几位战友迅速冲上了火势最猛的三楼,接过了水枪。”他说。

灼热的高温下,许泽林一边灭火,一边前进。头顶上的四楼也在燃烧,砖瓦和烧焦的木头不断掉落在他的身边。在楼梯口指挥战斗的消防队长大声地提醒他们:“注意倒塌墙壁!”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一垛墙倒塌了,一根粗大的木梁沉重地坠落下来,砸在了许泽林的头部。他一下子倒在了地上,双手还紧紧地握着水枪,强大的水流依旧在向着烈火喷射……

许泽林负伤后,立刻被送到医院,但终因脑部受伤过重,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年仅31岁。1964年1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准许泽林同志为革命烈士。同时,他被上海市公安局授予“特等功臣”和“五好民警”的称号。

这位出生献县的烈火英雄,感动了万千上海市民,他的事迹也传遍了全国。

不是死亡

而是永恒的火凤凰

张纪岩也在网上找到了这次大火的相关报道。

他说,事件发生后,《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许泽林的事迹。其中,《文汇报》这样评价许泽林:“凤凰经过烈火的考验,不是死亡,而是永恒。消防战士许泽林,就是这样的火中凤凰。党的好儿子许泽林,不仅在烈火中表现了奋不顾身、舍己为公的英雄本色;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也处处表现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

那一年的1月19日,《解放日报》以“三千勇士战烈火”为题,作了长篇报道。上海市广播电台和其他媒体作了连续报道。“三千勇士战烈火”和许泽林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引起了轰动。

当年的采访中,战友们深情回忆着许泽林的点滴:“他啊,一年365天,天天忙个不停。虽然身体不好,但却以忘我的精力充沛地工作着。”大家都记得许泽林曾说过:“我这样想,一人辛苦,为了万人安全嘛,自己少睡一点,有啥关系!”

张纪岩说,1963年冬,有人以许泽林的事迹创作了诗歌和评话,并进行了朗诵和公演。

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张纪岩还发现了一位和他一样关注着许泽林烈士的人——1964年被许泽林从火场中救出的周晓山。

1964年光华印绸厂大火,年仅10岁的周晓山在逃跑的人群中跌倒了。是许泽林,冲过去一把抱起了他。周晓山说:“把我救出来后,他又跑回火场去了。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是他保护了我的生命!”从此以后,每年清明节,周晓山都要祭奠许泽林烈士。

看着感人肺腑的许泽林烈士的事迹,张纪岩几度哽咽,同是献县老乡的他,想要找到这位烈士的家,去他的家乡看一看。

张纪岩将烈士的资料发给了同姓许的友人,在友人的帮助下,确定了许泽林烈士的家乡就是献县郭庄镇古里庄村。走访后,村中的老人告诉他,村里已经没有许泽林的亲属了,许泽林的后代都在上海,许家的老房也已经荒废。

村里人还告诉张纪岩,当年许泽林牺牲后,曾有几位上海来的工作人员到村里,寻问打听许泽林家里的情况,拍了几张照片后就离开了。

如今,在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一角,陈列着许泽林烈士的照片和事迹。张纪岩打算去看一看。他说:“许泽林烈士的故事应该被家乡的人熟知,更应该铭记。”

2022-04-12 本报记者 杨静然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4049.html 1 烈火英雄许泽林 尘封往事今重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