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2日
第06版:06

南皮张永恩两次捐赠家藏文物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本报通讯员 冯学忠

不久前,南皮县一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校友,他此行的目的并非参观,而是捐赠文物。

捐赠者名叫张永恩,67岁,是南皮县东街门诊的大夫。他代表家人,将母亲生前珍藏多年的一把手绘折扇和一册老教材捐赠给了南皮县第一中学。

张永恩捐赠的两件藏品,分别是清末民初南皮县知名教育人士赵汝霖赠给高绍庭的一把手绘折扇,以及清朝末年的一册国文教材。

这把折扇,正面为山水画,有“仿孟頫翁笔于南皮官产局”的字样,背面是韩愈的诗作《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落款是赵汝霖的盖印。从扇面赠语来看,是赵汝霖赠给朋友高绍庭的,时间是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夏至。

经过查询,张永恩得知,赵汝霖字杏村,南皮赵庄人,是清末的秀才。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慈恩学堂建成后,赵汝霖任书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赵汝霖任南皮劝学所所长。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直隶省长授予他三等银色嘉祥章,教育厅长颁赠匾额。赵汝霖还曾参与编校民国版的《南皮县志》。

那么,高绍庭又是谁呢?

张永恩的母亲叫高连芳,高绍庭是他的外祖父。

“母亲在世时曾说,姥爷和赵汝霖是挚交,关系非常好。于是,赵汝霖给了姥爷这把折扇。他十分珍惜这份情谊,视扇为宝,临终前将折扇交给了我母亲,并叮嘱‘此是传世之宝,宁可饿死,也不可卖扇’。”张永恩说。

另一件捐赠品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初等小学用第三册》。据了解,这册教材在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二月初版。张永恩手中的是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八月四十版,是他的母亲年少求学时使用过的教材。

张永恩说,母亲高连芳自幼好学,在北街县立女子高级小学接受教育,1937年以榜首考入县办女生师范班。时值抗战爆发,学校停课。但她一直保存着这册小学教科书,怀念着求学时光。去世前,高连芳将珍藏多年的教科书和折扇,传给了张永恩保存。

后来,张永恩查阅了相关史料发现,这册国文教科书正是当年慈恩学堂使用的教材。

慈恩学堂,是晚清名臣、南皮人张之洞建立的一座新式学堂,坐落在张之洞原籍双庙村西。据记载,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张之洞在北京制定“癸卯学制”章程完毕后,慈禧太后召见,赐银5000两,让其回原籍修建府第。张之洞用这笔钱,加上自己的俸银,购置土地,创办了慈恩学堂。如今的南皮县第一中学,前身就是当年的慈恩学堂。

考虑许久后,张永恩决定把这两件藏品捐赠给南皮县一中校史馆。他觉得,这是对文物最好的传承。

捐赠仪式上,校长徐国发为张永恩颁发了捐赠证书,对他保护文物、慷慨捐赠的义举表示衷心感谢。这些文物历经战火、饥馑、动乱,近百年,传至张永恩的手中,实属不易。

其实,这已经不是张永恩第一次捐赠家藏文物了。他的父亲张志仁创办了“志仁诊所”,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战士治病疗伤、购买急需药品,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张永恩将父亲购买使用过的医疗仪器捐赠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包括一台罕见的磁疗机、几把手术刀等,共计24件。

“在20世纪初的南皮县城,这些东西十分罕见。磁疗机是用来治疗精神疾病的,但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代替麻醉剂,减轻病人的痛苦。父亲曾说过,是在天津高价买来的。”张永恩说,虽然现在已经不能用了,但它们都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2022-04-12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本报通讯员 冯学忠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4051.html 1 南皮张永恩两次捐赠家藏文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