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3日
第02版:02

大校村官兴村记

——记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炳启

本报记者 马志辉

走进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道路顺畅宽阔,花园小巧雅致,彩绘文化墙把村子装扮得如同画境;街道净美,村民们态度可亲,更让人喜从心生。谁能想到,四年前,这里还是“闻名”乡里乃至河间市的“后进村”。带来这些变化的,就是从北京回乡的副师级大校军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炳启。

1958年,石炳启出生在河间市大庄村。他20岁参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通信部工作了30多年。2017年,大庄村“两委”班子工作实难进行,乡里决定进行调整,几次选举均不成功,这时候有人推荐了石炳启。

当时石炳启刚刚离开部队,正准备开启含饴弄孙享受生活的退休时光。村里请他回去主持工作,职务不高,麻烦事不少,妻女、战友、同学、亲属没一个人投赞成票:村里婆婆妈妈的事不好管,出力不讨好,你千万别答应。

“我一不为钱,二不为名,三不为权,只因为我是党员,是军人,是大庄村的娃娃,正是这三个身份让我最终下定这个决心。”石炳启回忆道,自己就想为村民们干点实事。2018年,石炳启和老伴儿一起回村,挽起裤脚当起了农民,出任大庄村党支部书记。

无规矩不成方圆。上任后,石炳启带领村“两委”班子先后制定了《大庄村房屋街道管理规定》《大庄村闲散土地回收村集体规定》等20份文件,由村民代表签字认可,并通过张贴公告、大喇叭广播等形式,使之家喻户晓。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大庄村房屋街道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住户墙皮以外,不许私搭乱建。可人们抢占的“地盘”想收回来?谈何容易!一说“归公”,都红了眼。一位老人私搭乱建,搭建了三次,石炳启带头拆了三次。最后他服气了:看来你是真的和以往的干部不一样。再后来,村里建大庄片区党群服务中心,这位老人主动捐出了祖辈传下来的一亩三分闲散地。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村共收回闲散空地40余亩。村里相继建起了垃圾收集站点、公共小花坛、小游园、多功能灯光球场等设施,建筑面积677平方米的村民文化综合服务楼拔地而起,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改变村容村貌还不够,要想真正改变一个村庄的面貌,必须是村民思想上的改变。

基于此,石炳启以党建为抓手,想方设法让班子、村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块想。他坚持每周召开两次班子成员学习交流会,每周举办一次党员学习活动,每半月给党员群众讲一次党课,定期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不定时组织党员参加集体劳动和献爱心活动。同时,制定了大庄村班子“廉政五不准”,实施会议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管理机制。移风易俗,婚丧简办,倡导零彩礼,更是得到全村人热烈拥护。

为充分发挥各类人群的积极性,石炳启还组织成立了老年监管队、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村青年先锋队、村退役军人服务队、村民爱心帮扶队、村文体总队、红白理事会、村共青团组织,各类群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石炳启的带领下,大庄村的村风发生了明显转变,村里有什么事,人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村民感叹说:“现在,村里有活儿,大喇叭一喊,全村人都来了。”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村民的收入多了,比我自己挣钱都高兴。”这是石炳启的心里话。

一上任,石炳启便决心结合大庄实际,发展苗木栽培和无公害蔬菜种植,让绿色经济鼓起父老乡亲的口袋。他多次带领村民去外省市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走入苗木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和行情。收获季节,他主动当起大庄村苗木和蔬菜代言人,为村民寻找销售渠道,使得树苗、蔬菜一路畅销,村民2020年收入比2018年翻了近两番。

村民富了,集体也要富。2019年,石炳启借上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机会,多渠道筹资350万元,建成了大庄农产品展示中心。随后,相继筹备建立了村绿化施工队、豆制品加工厂、蔬菜暖棚等。

如今的石炳启晒黑了、累瘦了,和农民没什么两样。面对这片热土,他有了更大的目标:带动周边村一起发展进步,于是提请兴村镇党委7村联合,建立农业产业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为龙头,做大做强蔬菜、树苗种植产业,将蔬菜打入北京市场,将树苗打入雄安新区,带动更多村庄共同致富。

2022-04-13 ——记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炳启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4232.html 1 大校村官兴村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