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4日
第06版:06

儿时的朵大伟,一到春节,就会追着去看有爷爷、姥爷参加的黑旗高跷演出。追着追着,也就跟着学了起来。 他12岁登台表演。2016年父亲去世后,接过了传承的旗帜。

跑起记忆里的黑旗高跷

新华社发 苑立伟 摄 表演间隙

黑旗高跷深受群众喜爱

朵大伟(右五)与高跷队成员合影

表演前化妆

本报记者 尹 超

38岁的朵大伟是一名交警,生活中,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泊头黑旗高跷艺人。

朵大伟是泊头市寺西街人,2019年被认定为黑旗高跷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去年申报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琢磨高跷,义务传授高跷。对朵大伟来说,黑旗高跷,不仅是陪伴他成长的娱乐活动,更是他愿意花毕生精力去呵护、传承的事业。

黑旗高跷是泊头市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相比普通高跷,它的腿子更高、节奏更快,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在回族中传承。它的表演形式幽默风趣,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每到传统节日或大型庆典活动,都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接 棒

儿时的朵大伟,一到春节,就会追着去看有爷爷、姥爷参加的黑旗高跷演出,后来也跟着学习。小小年纪的他,在学习高跷过程中,把人物角色特点、故事历史背景等都摸清楚了。12岁登台表演。2016年父亲去世后,他接过了传承的旗帜。

泊头黑旗高跷和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泊头是船舶停靠的码头,那时,每到运河封冻后,就有很多船只停泊在码头。留下来的守船工,每天想着法子打发时间,黑旗高跷就是从他们自娱自乐的活动中逐步演化而来的。

在岁月的长河中,演出时不时被迫中断。直到1984年,黑旗高跷队才重新组建起来,取名“同乐会”。上一任“会头”是朵大伟的父亲朵文政。

黑旗高跷为文跷,表演者均为男性,腿子高1.7米,在1.2米处安脚踏板,比一般高跷都要高。“我们通常在春节前一两个月开始排练。每年冬季苦练数月后,才能上街表演。”朵大伟说。正月十三下午高跷队“踩街”,围着县城里的街道踩高跷;正月十四“拜会”,就是踩着高跷去拜访那些对高跷队有帮助的单位或人员;元宵节期间,要在热闹的大街小巷跑上两整天……

“高跷队现有成员32人,我们这个组织其实挺松散、不盈利,大家都是凭着爱好,利用业余时间来练习、表演,不能确保人员的长期固定,很可能会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造成缺员。所以,为了保证演出顺利,常要预备候补成员。”朵大伟说。

磨 练

黑旗高跷也有“剧本”,内容是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故事。18个演员对应18个梁山好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殊动作,就像梁山好汉都有自己的“绝招”一样。

朵大伟自幼跟着父亲学习高跷,深知其中艰辛。

“在练习中摔倒是常事。”朵大伟说。高跷是把演员们的腿绑在木制的腿子上进行舞蹈表演。只要绑上腿子走动,就得承受“磨练”,脚面和小腿两侧经常磨出血泡,“我们都随身带着纱布、创可贴,磨破了就贴上纱布继续练。”朵大伟表示,对演员来说,戏大过天。

在高跷表演过程中,18个演员双双为伍、两两成对,角色有棒头和卖豆的、老座子和樵夫、白杆和公子、青杆和渔翁、刘二哥和刘二姐等。朵大伟曾扮演刘二哥、刘二姐、白杆等角色。

黑旗高跷采用的是慢步入场和出场。踩慢步是吃功夫的活儿,步点儿要准确地踩到鼓点儿上,乱了节奏的话,不仅影响效果,还容易摔倒。当初,朵大伟练习踩慢步时,没少挨摔。

黑旗高跷的快步比其他高跷快。按行家说法儿,它的鼓点比其他高跷“多一番”。

发 展

闲暇时间,朵大伟也会义务授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黑旗高跷只在回族中传承。但为了更好地把这门技艺传下去,朵大伟决定打破这种限制。

他广收学员、义务授课。如今,高跷队里年龄最大的成员65岁,最小的13岁。卸下行头,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平时,大家各自为生活忙碌,每到年底,都会抽时间聚在一起排练,有时候在朵大伟家,有时候在附近的小广场。表演的行头都是大家自己凑钱买的。这次缺几套衣服,我买;下次缺化妆品,他买。高跷队成员像一家人一样,默契又和谐。

“高跷其实不难学。”朵大伟有个小学员,刚来时,绑上腿子需要人扶着才敢走,学习过程中,小学员逐渐熟练起来,从开始的胆战心惊到现在的收放自如。在磨练中坚强,在坚强中坚持。

2019年9月,高跷队受邀参加沧州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泊头分会场展演,受到一致好评;同年11月,朵大伟被认定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去年申报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技频道《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组对黑旗高跷进行了采访报道……

在数百年的时间里,黑旗高跷虽然世代相袭,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阶段性停演,其原本丰富的内容已失传很多。如黑旗高跷的演出套路中,“棒头”是36套棒,如今人们只会18套;过去,高跷队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一段唱词,现在大多已经遗失……

“黑旗高跷表演内容的遗失,让人惋惜。挖掘整理和丰富高跷内容,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朵大伟说。

2022-04-14 儿时的朵大伟,一到春节,就会追着去看有爷爷、姥爷参加的黑旗高跷演出。追着追着,也就跟着学了起来。 他12岁登台表演。2016年父亲去世后,接过了传承的旗帜。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4373.html 1 跑起记忆里的黑旗高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