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5日
第6R版:

为“工匠精神”立传

——简评李春雷《上海工匠》

艾亚南

李春雷的报告文学《上海工匠》,通过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来展现产业变革中上海通汽面临的技术革新中的问题,从而塑造了主人公在时代变革浪潮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展现了人物拼搏奋斗的“工匠”精神品格,展示了改革人的精神风采。

主人公夏樑是一个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由于家庭原因——“祖父曾是钢铁厂炉前工,祖父的弟弟在汽车厂工作,父亲是宝钢运输部驾驶员”,夏樑从小便与钢铁和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后的夏樑立志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并成功被上汽通用汽车公司录用。最初他被安排在焊接车间,曾因苦累感到失望,在带教师父的点拨下,他明白了手艺和技术是基础,内心对钻研技术的执著使他苦练技术,只用4年时间拿到了所有操作工职业资格证书,并取得多次技能比赛冠军。在面临人员分流时,他放弃工作相对“轻松”的管理岗位,而是坚守初心选择钻研技术。

李春雷通过4件典型事例,刻画了夏樑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2012年,从德国引进全新的激光焊接技术,外方将机器人程序打包,重要参数全部加密,我方操作工只能机械操作,却不知原理,我国技术人员难以掌握核心技术。“夏樑深受刺激。自己技术不过硬,虽然花了大钱,但仍旧受制于人。”他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错,最终破解了代码的奥秘,掌握了激光焊接编程调试方法,而这项“高端”技术自此在上海通汽普及到全部车型。

2017年,车间新引进的工装切换设备,需要可靠的切换系统。夏樑在苦思冥想时,被孩子的鲁班锁激发灵感,全套切换系统诞生。

2017年,焊装车间引进的意大利车架拼装设备,但是不同车型配套的工装夹具会有延迟,夏樑在被意大利专家傲慢无视的情况下,积极探索,通过无数次实验完成系统改进。在车架拼装中,夏樑又设计出来一个11轴伺服联动系统,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2018年,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夏樑再次发扬精益求的精神,不断研究模拟,经过半年时间,改造出了全球最先进的柔性化混线生产模式。

2019年,夏樑荣膺“上海工匠”称号。现在,整个上汽通用的车身车间,已经全部实现机器人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生产线。

夏樑从一名普通汽车工人一步步成长为拥有超高技术的“上海工匠”,漫长的岁月锻造中发生的大事小情数不胜数。李春雷通过明晰的判断力和消耗素材的能力,慧眼独具,精心选材,撷取彰显技术变革的四件典型事例,为我们展现了夏樑成长为“上海工匠”的过程。李春雷作为一名时刻关注时代与民族大课题的优秀作家,选取事例时毫不避讳地展现了当时时代背景下我国汽车制造技术的短板和欠缺。据实而艺术地叙述,除却自身的志向,正是意大利和日本的技术垄断与傲慢无视,激发了夏樑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热情。他的每一次攻坚克难都有时代变革中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每一位时代奋斗者的缩影。

李春雷以工匠的精神谋篇布局《上海工匠》,使作品既符合非虚构的写作逻辑,又体现了艺术性的文学表达。为了避免单一线索叙事,有意采用多线索的有机复合叙事。夏樑除了是一名技术人员,还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进入工作岗位后的每一个领路人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工作之初他质疑基础操作锻炼时,他的党员带教师父及时做其思想工作,引导其发生思想转变;在面对技术难题时,党支部发挥了我党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组建了一项公司级跨业务部门合作的“支部先锋行动”攻坚项目,为夏樑的攻坚克难提供了强大的组织支持。上汽通用虽是合资企业,但在最初与美方谈判中,就明确坚持在企业中公开成立党组织。“支部先锋行动”是上汽通用坚持了15年的党建特色工作。“把骨干技术工人培养成党员,让党员成为骨干技术工作者”是他们的口号。夏樑之所以成长为“上海工匠”,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上汽通用技术改革中的每一次攻坚克难都仰仗于“支部先锋行动”支持下的夏樑团队。

李春雷认为,理想的报告文学是思想性、文学性和时代性的圆融。在报告文学中,除了人物刻画之外,作者的思想性则是决定作品高度的重要参考标准。《上海工匠》落脚于支撑国家稳定发展的定海神针,即科技和人才。发展科技离不开人才,要强化科技和人才双支撑。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和人才是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2022-04-15 ——简评李春雷《上海工匠》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4482.html 1 为“工匠精神”立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