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沧州籍大学生袁玮婷,代表1.8万名冬奥志愿者进行了发言。
而14年前,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代表奥运志愿者发言的是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梁苏会。
袁玮婷和梁苏会虽然素不相识,却有着一段相同的求学经历。她们都曾就读于同一所高中——华北油田第一中学。
作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华北油田第一中学建校40多年来,始终秉持“严爱勤实”的校训和“以人为本,质量优先,注重素质,着眼未来”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思想上进、品行端正、勤奋好学、求真尚美的莘莘学子。
精细管理 寓德育于日常
在华油一中,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思政课,就是步行3公里前往华北油田科普基地——石油地质科技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悟石油人精神。
馆内陈列的光电图版、模型、沙盘等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大家重温父辈们艰苦奋斗、为祖国献石油的创业历程,树立起“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学习有拼劲、社会有担当”的精神信念。
华油一中校长张云瑞介绍,学校始终坚持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校园生活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梁苏会在校时就是一名成绩优秀、有爱心、有担当的学生。她经常主动帮助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大家携手共同进步。学校还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厚植中华传统美德,培树学子的家国情怀。
平时班会引领,促进优良班风、校风的形成;励志报告、目标激励,培养严谨的学风;学生量化积分作为学生常规管理的有效方式,规范学生行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新生军训作为高中入学教育第一课,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培养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
分层培养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多年来,华油一中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全面实施分层次培养策略。课堂教学时,老师既要明确指出本节课所有同学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又要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布置作业时,科任老师也要根据学情不同,分层次、分难易、分题量进行安排。在考试命题中,老师会依据新课程标准适当区分难易度,确定必做题和选做题,有时还会在选做题中再设置两个难易度不同的问题,供学生自行选择作答。
每个班的所有科任老师每周都要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会商,根据学生实际,充分进行学情分析,找到每个学生每一学科的优势、劣势以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将学生分组归入各科任老师名下,以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通过分层目标教学和学科教师会商机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从而保证不让一个学习吃力的孩子掉队,也不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吃不饱”。
曾有一位同学数学成绩不理想,通过各科老师的学情会商,就把他分配到了数学老师名下。数学老师对他的数学科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发现这名同学对于一些概念和公式记忆得不准确,尤其是三角函数部分尤为欠缺。数学老师便利用课间和课下时间,见缝插针地为他查漏补缺,从而使他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高考时也取得了124分的好成绩。
激发自信 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袁玮婷在华油一中上学时,每逢学校开运动会,她都会主动请缨担当引导员和广播员,言语间自信满满。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美好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是教师的必修课,只有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使他们的心灵更加强大。
华油一中总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氛围,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激发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在与学生交流时多鼓励,多使用“你能行、一定行”这样的话语进行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在学校的心语花园中,不仅设有沙盘区和宣泄室,而且有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学生们进行集体拓展训练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孩子们摆脱负面情绪,扔掉心理包袱,轻松愉快地去迎接新的一天。学校还利用家长会、学生成人礼、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等机会,组织大型亲子团体心理活动,通过“心有千千结”“盲行”“信任背摔”“车轮滚滚”“风雨同舟”等既有趣又有意义的心理游戏,让父母和孩子发现彼此身上的优点,促进交流与沟通,密切亲子关系,营造更为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