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更好地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发展新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取得好成绩。
筑牢信仰之基,坚定奋斗终身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理想信念,或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永远跟党走,深化忠诚意识,秉承“党员姓党”,牢记共产党员第一身份,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个人奋斗的轨迹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初心使命,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干一辈子,在躬耕实践中彰显责任担当,在深信笃行中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丈量实干担当,砥砺为民服务赤子之心。党史镌刻着光荣的过去,延展着辉煌的未来。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艰苦卓绝中成就伟大事业,靠的是全体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奋进力量,增强“莫向光阴惰寸功”的紧迫感,坚决摒弃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消极行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主动融入大局、找准定位,带头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一方面要在“民生之事”面前认真做、耐心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探寻问题解决的办法,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提高为民服务本领,以问题解决检验学习成效。另一方面在“发展要事”面前敢做善做,无论是在改革发展最前沿,还是在乡村振兴第一线,都竭尽全力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注重向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学习,向身边的先进模范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提高本领。
映照初心本色,弘扬担当实干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最本真的底色,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第一天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党员干部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告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为民谋利,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民生各项事业,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问清惠民政策、群众就业、民生工程建设是否落实到位;问明上学、看病、就业、住房保障等难题是否解决;问实老百姓的菜篮子是否丰富起来、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日积跬步至千里的韧劲、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把大事要事做稳妥、把小事易事做精致、把“分内事”做出高水平、把“分外事”做出高境界,以惠民利民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多自我叩问“为了谁”,用奋斗诠释使命。一百年来,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群众的事,无论巨细都是头等大事,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就是党员干部力行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守勤政为民的底线,党员干部要争做“后浪之光”,既要不断把党性锻炼熔铸于火热实践中,做足斗争准备、练好斗争本领,练出人民群众喜欢的“千里眼”“顺风耳”,也要在三省吾身中反思“为了谁”“做什么样的官”,常扪心自问责任担当是否“落地”“生根”,用心用情用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砥砺奋进的“发光源”,赢得人民的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单位:河间市卧佛堂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