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8日
第07版:07

“三农”重要论述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对策

——读《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化一农”》有感

卢怀玉

党中央、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我国“三农”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全国各地乡村振兴行动不断深化开展。许皞教授等所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化一农”》正是在此背景下,于2021年12月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可谓正当其时。作者通过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系列重要论述与党中央关于“三农”的方针政策,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服务县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提出了县域/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对策。全书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引证广博翔实,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该书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的深刻领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三农”问题与工作提出了系列重大论断、重要观点与指导意见,引领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心与方向。通读全书,不难发现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系列重要论述的学习领悟是深刻的,也是系统的。例如,书中提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即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三农”领域的深刻领悟与学术性解读。再如,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没有局限于十八大以后,最早追溯到习近平总书记1984年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强调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又有1988年至1990年他在福建工作期间要求农业发展走“大农业”的路子,还有1998年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所作论文对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差别的论述。这种学习的系统性由此可见一斑。

该书是在辨析“三农”领域研究成果上的学术提升。该书对我国当代“三农”问题的产生、现实及未来“三农”发展趋势的梳理、分析与研判,准确把握党中央“三农”政策,在综合各家学者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对策体系,概括为“三农化一农”。书中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理论与知识,提出新的学术概念与观点,比如创造性提出了国土空间资源连续体概念,为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与“两山”理论探索实践路径。再如提出将土地关系调整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设计了农地经营权共享地资券运行方案。这些概念、观点与对策带有很强的学术性与可操作性。

该书为乡村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体系完善构建了方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乡村百业兴才能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是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可持续性强的乡村产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理念,须在发挥本地资源禀赋且显化资源特色、发挥土地多功能上做文章。该书在已有学者的主导产业遴选技术方法基础上,提出全信息调查技术路线与土地多功能调查技术手段,并详细阐述了土地多功能调查评价技术方法,为乡村主导产业选择、产业体系完善构建了科学方案。

该书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理念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书中指出农业产业处于乡村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产业兴旺居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第一位,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增强是现实产业兴旺的最重要内容。

总之,正如省政协副主席葛会波在前言中所述:全书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两山理论”。内容丰富翔实,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与实践性兼顾,读后很受启发,是“三农”工作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一本好书。

(作者系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全国劳动模范)

2022-04-18 卢怀玉 ——读《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化一农”》有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4657.html 1 “三农”重要论述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对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