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0日
第06版:06

东光杨卷毛村:

“党建+”开启美丽建设新模式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张转运 赵胜涛 田俊荣

走进东光县找王镇杨卷毛村,水泥路面平坦开阔,街道两侧干净整洁,特色民居整齐划一。春光下,簇簇海棠繁花似锦,绘就了一幅诗意乡村的美丽画卷。

眼前,一步一景,让人心旷神怡。可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常见的“风景”却是随意堆放的垃圾、四处飞舞的蚊蝇?杨卷毛村的蝶变秘诀,离不开近年来一直坚持的“党建+”发展模式。

头雁高飞众雁随。村党支部书记杨耀林长期在村里生活,对创建美丽乡村有着一份“执念”。村里下雪,他第一个早起清扫;镇里组织整治人居环境,他哪一次都不落下。打扫房前屋后、清理残垣断壁、整治黑臭水体……在杨耀林的带领下,不光党员、志愿者紧随其后,村民们也都主动参与到村庄清洁行动中,共建美丽家园。

乡村治,则百姓安。为把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做到村民们的心坎上,杨卷毛村还构建了“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推行党员“三类五岗”分类管理模式。每名党员固定联系5至10户村民,依托“党员会客厅”“党员中心”等阵地,建起“群众提议、网格收集、支部牵线、党员办理”的群众诉求响应机制,将组织所做和村民所需无缝对接。

几年前,垃圾乱放、蚊蝇飞舞不仅影响村庄“颜值”,还困扰着村民们的生活。为改变这种情况,杨卷毛村“两委”采取“广场夜话”形式,倾听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商讨解决办法。最终,通过集体商定、村党支部研究,决定购置分类垃圾桶,安排清运车每天按时清运。

“垃圾分类是大家伙儿一块出的主意,咱都会自觉维护,看到村上越来越美了,俺们打心眼里高兴。”村民杨宗东赞道。

“以往村里大小事,基本上都是村干部说了算,结果村干部忙得直跳脚,群众还不满意。”杨卷毛村村委会副主任杨祖华说:“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旁观者,只有坚持党建引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重大事项决策制度,让村民都参与到村里大事小情中来,激发大家建设村子的热情,美丽乡村建设才不是句空话。”

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硬仗来打,杨卷毛村还打出了“开好一轮议事会、搞好一场大扫除、组建一支先锋队、评选一批示范户、美化一方农家院”的组合拳。重点围绕环境整治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召开议事会;发动村民全家上阵,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大扫除;以党员干部、村民组长、乡贤为主体,分区域设置16名网格长;每年开展“最美庭院”“清洁住户”评选,利用村务公开栏、微信村务群等方式宣传公示并给予奖励;村“两委”集中采购花草种子,分发给农户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播撒种植,打造各具特色的家庭小花园。

针对农村常见的土灶、旱厕、电线“蜘蛛网”等难题,他们也精准施策,在改厕、改水、改气的同时,治乱搭违建、治乱圈乱占、治危旧房屋。为保证制度落到实处,杨卷毛村制定了“七个好”标准检验成效,从家具摆好、衣被叠好、农具放好、柴草堆好、牲畜管好、卫生搞好、环境护好等方面精细引导村民们共建美丽家园。

环境美了还不够,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要焕然一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杨卷毛村还把红色文化、老一辈革命烈士的家风家教融入到村规民约。现在,村里喝酒打牌的少了,跳舞唱歌的多了;红白事大操大办的少了,文明简办的多了;游手好闲、扯家长里短的少了,务工创业、志愿服务的多了。以前脏乱差的村子变得美观大方,党员精气神更足了,村民向心力更强了。

短短几载,杨卷毛村已然“破茧成蝶”,“党建+”在这里刮起的“美丽风”也越来越盛。近期,在杨卷毛村“两委”的组织下,“空心”农宅断壁残垣的清理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接下来,他们还要在已清理干净的地块上种树栽花,打造美丽宜游的小公园,为村民提供更多休闲好去处。

2022-04-20 东光杨卷毛村: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4868.html 1 “党建+”开启美丽建设新模式 /enpproperty-->